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启动

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启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7-16 14: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16日电(记者  张之豪)7月15日,中国科学院在力学研究所举办活动,授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并为以钱学森、赵九章、施雅风等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授旗。中科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25指导组组长段余应及副组长林子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科院纪检监察组组长孙也刚,中宣部宣教局局长常勃,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东,以及中科院京区各单位党委负责人,院机关各党组织负责人,京区各单位青年科研骨干和学生代表等200人参加活动。中科院副秘书长李和风主持活动。整场活动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教育意义显著,充分显示了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阴和俊、孙也刚、李和风、力学所所长刘桂菊共同为首个“中国科学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授牌。刘桂菊介绍了力学所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开展的工作,以及贯彻落实中科院党组部署的“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的进展、经验和计划。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在报告中生动讲述了钱学森的五次人生选择。在这五次选择中,他始终关心的是民族的振兴,始终追求的是科学的真理,始终献身的是祖国的现代化事业。

在活动上,中科院举办了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的授旗仪式,阴和俊分别为力学所钱学森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大气所九章地球模拟科技突击队、西北院施雅风冰冻圈科研攻关突击队授旗。老科学家命名突击队是专项工作的一项内容,旨在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和重大科技任务攻关的项目组中成立以对标老科学家命名的突击队。

弘扬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的一个关键词是“在行动”,就是要突出对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践行和弘扬。力学所研究员李文皓、遗传发育所研究员王冰作为青年科研骨干发言,谈了各自学习和传承所对标老科学家的心得体会、具体举措和践行成效。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科学院院直属机关党委组织编写了《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该书在“七一”前正式出版,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已被中宣部列入“书映百年伟业”好书荐读6月份书目。该书是中科院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活动仪式上,段余应、常勃为青年科研骨干代表和学生代表赠书。

阴和俊强调,把开展专项工作作为不断强化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初心使命。中科院党组决定在全院开展“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发挥中科院老一辈科学家众多的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进一步强化弘扬科学家精神重在“行动”的实践导向。通过挖掘整理、学习教育、对标检视、传承践行,引导全院科技工作者树标杆、找差距、立志向、见行动,在全院形成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浓厚氛围,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

专项工作开展以来,中科院全院上下积极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组建了中科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已经开展了近30场巡回报告,听众近万人,成为专项工作的品牌活动。院属单位结合自身历史,充分发挥老科学家家属、离退休同志和学生的作用,整理形成了一批老科学家的感人故事,创作了一批形式多样的文化作品。有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将弘扬科学家精神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成立了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突击队,在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中续写老科学家精神。有的单位开展与老科学家对话、给老科学家写信、研读科学家传记、观看科学家事迹视频等各具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也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阴和俊指出,要将弘扬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通过回顾党领导科技事业发展史深切体会到,伟大精神造就伟大事业,中国科技之所以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用短短70余年的时间,就取得“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量子科技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几代科学家发扬了听党指挥、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铸造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探月精神、载人深潜精神,形成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呈现出党的鲜明政治品格。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就是中国科学院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

弘扬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是我院党史学习教育“九项安排”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始终坚持“四个结合”“两个促进”的总体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全院科技工作者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开展,持续向深度挺进。要以专项工作为重要抓手,深入挖掘院属单位凝聚形成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思想厚重的科学家精神资源,引领科技人员传承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强化创新自信,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勇闯科研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可替代的核心骨干和引领带动作用,在新时代科技创新伟大实践中不断书写新的精神史诗。

阴和俊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推进专项工作,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带动和教育引领作用。院属各单位要将开展专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深刻认识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意义,把专项工作作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作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抓手,紧密结合科技创新实际推动各项举措落实落地。

要加强示范基地和教育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院属单位申报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带动所在区域院属单位弘扬科学家精神工作向广度扩展,向深度推进。院属单位要以所史馆或现有设施为依托建设各具特色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要通过示范基地和教育基地的建设,推动我院始终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高地和主阵地。

要充分利用《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等我院党史学习教育的参考材料,深入学习老一辈党员科学家们永远把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的崇高境界。要强化科学家精神的对标践行,鼓励院属单位结合实际成立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激励突击队在重大科技任务中勇担历史重任,为国攻坚克难,始终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尖刀连和排头兵。

授牌活动后,全体参加人员参观了力学所科学家精神展览。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