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波
760.64亿斤!7月15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显示,今年我省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760.64亿斤,比上年增长1.3%。其中小麦总产量760.56亿斤,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8.3%。小麦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调研时,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当看到小麦丰收在望时,他指出,“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当时正是小麦灌浆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加强麦田管理保丰收,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中原熟,天下足。我省夏粮再获丰收,“中国粮仓”名副其实,农业“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凸显。
■政策给力稳定夏粮播种面积
夏粮丰产丰收,离不开政策“护体”。
“小麦最低收购价又涨了,心里一下子就有底了!”麦收期间,行走在中原大地,处处可闻这样的感慨。
“从各地情况看,普通小麦收购价每斤在1.2元以上,优质专用小麦收购价每斤在1.3元以上,均比上年高0.1元左右,再加上增产因素,粗略估计,仅小麦一季,全省种粮农民就能增收80亿至90亿元。”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俊忠说。
加大政策扶持,让种粮有盼头。落实“长牙齿”措施,让种地有保障。
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今年全省夏粮播种面积8538.21万亩、比上年增加23.79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8536.04万亩、比上年增加25.54万亩。播种面积增加为保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云种地”提升粮食产能
小块农田里,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耕作的场景不多见了。
商水县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地头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物联网太阳能杀虫灯等“硬核装备”应有尽有。
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种粮人即使在家里也能看苗情、浇水、喷药,实现了“云种地”。
种地方便了,产量也提高了不少。“之前自己种,一亩地满打满算800斤左右,划入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后,亩产已经超过千斤。”种田“老把式”叶县仙台镇大李庄村村民宋国立,如今对科技种田心服口服。
“我省粮食生产之所以能连年丰收,一个重要原因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坚持不懈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据测算,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亩均可提升粮食产能150斤以上。越来越多的‘望天田’变成‘吨粮田’,全省高标准农田总面积累计达到6910万亩。”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说。
■良种良法缺一不可
既要“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产量的影响举足轻重。
来看看这一个个“明星”种子:优质强筋小麦“郑麦369”打破了小麦品种“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怪圈,平均亩产1200斤左右,每斤比普通小麦价格高5分钱左右;“周麦36”能抗8级风不倒伏,同时对条锈病等具有良好抗性……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5%。
目前,我省拥有种子繁育基地430万亩,年产小麦种子18亿公斤以上,除满足本省需求外,每年还向省外调出5亿公斤左右。
“依托省‘四优四化’重大科技行动支撑计划,我省初步形成豫北强筋小麦适宜生态区、豫中东强筋小麦次适宜生态区和豫南沿淮优质弱筋小麦适宜生态区,到2025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将达到2000万亩。”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介绍,我省育成的强筋品种“郑麦366”与美麦、加麦面包烘焙品质相当,育成的弱筋“郑麦103”制作饼干感官评分优于进口麦。
“还是那片天,还是那片地,同一个小麦品种,产量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差别?”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这就像孩子的成长,基因很重要,但后天的学习习惯、成长环境也很重要。
小麦生产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品种,良技良法配套也很关键,栽培、植保、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数字农业等技术都可以挖掘粮食生产的潜力。
修武县的小麦高产突破就印证了这一点。修武县王屯乡周流村高产示范田全面推广了重施各类农家肥、巧用土壤调理菌、落实深耕细耙、宽窄行精播匀播等技术,使小麦新品种的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潜力得到了充分挖掘,平均亩产高达898.26公斤,比去年全国小麦单产最高纪录高出40多公斤。
■科学减损确保颗粒归仓
在麦田里举行机收减损大比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从事农机作业十多年了,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比的不是谁收得快,而是谁收得好,看谁机收损失小。”如何降低机收损失,52岁的农机手老焦摸索出一套窍门:作业时要保持匀速前进,同时要根据小麦地块和品种的特性,控制好割幅。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环节粮食损耗浪费。我省把举办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作为推动粮食收获减损的重要一环。
减少机收损失就是增加粮食产量。“今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超过8500万亩,机收损失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增产7亿多斤小麦。”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农机技术中心主任凌中南说。
今年“三夏”期间,省农机中心专门印制了《豫见丰收颗粒归仓》的小册子发放给农机手,针对不同场景给出了机收减损的“绝招”。
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机收减损。确保颗粒归仓,才能有底气把饭碗端得更牢。
■社会化服务破解难题
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80后不想种地、90后不会种地、00后不问种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当下也正是如此。麦收时节,骄阳似火,一台台联合收割机穿梭往来成了麦收的“主角”,农民则“躲”在树底下吃着西瓜、拉着家常。
这个“三夏”,农户收麦不进地,忙活的是像李杰一样的新农人。李杰是荥阳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在兰考、新郑、鄢陵等地托管了11.7万亩土地。
“土地托管不用流转土地,在老百姓眼里,地里产的粮、粮卖出的收益都是自己的,只不过地交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去种而已。”李杰常常把自己比作给小农户打工的“长工”。土地托管给会种地、善经营的专业化社会组织,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还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增加务工收入。
粮食收了没地儿放,就地卖了价格低,这个两难咋解决?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粮食银行”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农民把余粮存入‘粮食银行’后,可以按照当时价格兑付现钱,也可以活期或者定期存粮,合作社每月支付利息,不仅安全,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农家日常粮食储藏保管等方面不科学和占地等问题,消除了农户对粮价波动的顾虑,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说。
“十三五”期间,我省培育各类新型高素质农民约113.02万人,他们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19.02万家。
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竞出彩。
【“看麦收话重任”系列观察】
·丰收中国的河南贡献和奉献——“看麦收话重任”系列观察之一
·用芯筑牢粮食安全——“看麦收话重任”系列观察之二
·藏粮于地土生金——“看麦收话重任”系列观察之三
·藏粮于技开新境——“看麦收话重任”系列观察之四
·撑起粮食安全“保护伞” ——“看麦收话重任”系列观察之五
·多彩田园让农民挑稳金扁担——“看麦收话重任”系列观察之六
·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竞风流 ——“看麦收话重任”系列观察之七
相关推荐
·全国夏粮喜获丰收!河南夏粮总产量居全国第一
·河南麦收近七成
·麦收新变化 农事不再忙!汝州:智能农机让麦收更高效
·麦收时节细算账
·全省麦收过半 日收近1000万亩
·河南麦收接近八成夏播接近一半
·央媒看河南丨“中原粮仓”麦收新观察
·这就是丰收的味道——夏粮麦收一线见闻
·总产32.89万吨 淮滨84万余亩小麦收割结束
·再出征!3万名“天中麦客”将助力全国麦收
·河南麦收进度已近八成 夏播面积接近一半
·新华全媒+丨5日18时52分“芒种”:仲夏来临,麦收在即
(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