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感知村中事 数字助力乡村兴

一图感知村中事 数字助力乡村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7-13 16: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五四村,村委的工作场所和模式颇具科技感和现代感。在五四村党委工作中心,一面三维实景数字地图占据了一整面墙,屏中详细显示着五四村的地理情况和村中动态。动动鼠标点入不同模块,污水处理量、各类垃圾重量和村中病人情况等统计数据便出现在大屏中,并随着时间和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闪烁跳动。站在大屏前,说是在某个乡村办公,倒更像是进入了某部大片的高科技场景。

这张“通晓全村事”的数字地图正是五四村的数据管家——“一图感知五四”。德清城市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依托地理信息技术,将垃圾分类、人口分析、交通出行等12个数据接口全村数据大脑,构建了独属于五四村的“数字乡村一张图”。“一图感知五四”共包含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服务和乡村治理五个具体模块,涵盖环境治理、水域监测、危房监测、智慧气象、医疗健康、智慧养老等120余项功能。通过智能芯片测量、无人机航拍监测等技术,“一图感知五四”系统能够实时收录村中大气环境、污水治理和杂物堆放等情况,全面感知全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动态详情,搭建起了治理乡村、服务乡村的数字化平台。

“一张图感知五四”数字平台(图片来自:德清发布

科技助力乡村环境治理——垃圾分类

五四村位于莫干山东麓,是这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东大门”,也是集乡村度假、生态观光和休闲体验于一体的3A级景区。村中绿树繁花、空气清新,但宜人的风景却来之不易。2015年,五四村成为了德清县第一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但观念的不同、规则的不通和过大的管理范围却造成了实施工作时的多重困难。

五四村内垃圾分类亭(张天放 摄)

五四村党总支副书记阮建强提到,村民们起初无法正确掌握垃圾分类的规则和标准,参与积极性也很低。村委会派出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教学,并推出积分奖励政策鼓励村民参与进来。村民的参与性提高了,但各类垃圾的回收与统计又成了问题。

“村子范围太大,人员又比较分散,环卫工人有没有正常工作,我们都很难知道,人力物力的管理成本太高。偏僻的农户也常来找我们反映,说自己家分类好的垃圾好几天没人来收,耽误了自己的积分奖励。”阮建强说,“以前环卫工人也没有证据来证实某家某户的垃圾有没有分好,在收集清运的过程中,一是没有那么仔细,二是迫于乡亲情面不好随意打分。”

智能设备与“一图感知五四”系统的引入解决了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困难。村里所有环卫工人都配备了“一键通”设备,垃圾清运车上安装了GPS定位装置,工人的作业数据被实时上传,每位工人的工作编号、坐标和作业轨迹都会在数字地图中显示出来。

五四村垃圾清运员正在工作(张天放 摄)

“垃圾运输车上还装上了扫描仪、摄像头和智能电子秤,倒垃圾的时候,扫描仪会扫描到这户人家垃圾桶上的二维码。”五四村环卫工人蔡文龙说,“我把垃圾袋放在称上解开,这家人有没有垃圾分类,分的好不好,每类垃圾的重量是多少,就不是单纯由我来决定了,而是全部传入系统中了。”

智能设备与数字系统的引入,让垃圾分类工作变得更加公正透明,每家每户垃圾的分类情况由系统记录并换算成相应积分公示在数字地图中,更大程度地发挥了五四村的积分奖励制度的作用。

“虽然村里生活都不错,但是大家勤俭惯了,一滴水、一度电都很珍贵,垃圾分类能换奖品这个事儿让大家都很积极。”五四村村民徐新颖对记者说,“每三个月兑换一次积分,我家的垃圾也不算多,三个月大概三四百积分,就可以换三桶洗衣液、三块肥皂,五包垃圾袋,三个月之后又可以再换。”

数字赋能乡村服务——智慧医疗

除了乡村环境治理,五四村还将“数字乡村地图”应用于医疗服务工作中。在“一图感知五四”系统中,医疗健康界面被分为“家庭医生签约情况”“免费用药情况”“医疗服务”和“慢性病管理”四个板块,详细记录了五四村村民的就诊、用药等情况。其中,“慢性病管理”模块又被划分为高血压管理和糖尿病管理,每一类疾病下划分三个等级,系统用条形图来直观地显示村中患有该类慢性病人的数量和病情控制率。

“这其实是我们村村民的一个电子健康档案。”五四村卫生服务室的徐医生对记者说,“村子会定期采集、更新失能老人与慢性病病人的人数和具体情况,数据汇总到我们卫生室这边,(我们)会根据老人的情况和病人的等级定期上门随访、体检。三级慢性病的是一个月一次,二级的是两个月一次,一级的是三个月一次,(我们会)上门为他们量血压测血糖。”

“一图感知五四”中的电子健康记录方便了村中老人与病人的管理追踪,也同样为其他村民带来了极大便利。“我们这个系统还可以方便转诊服务,”徐医生一边为记者演示操作,一边说道,“比方说你生病住院了,我输入你的姓名就可以找到之前的信息,然后直接把之前的用药记录、病史这些内容上报给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就可以了。这样我们的效率也很高,病人也不需要再来回折腾,耽误时间了。”

大小屏联动助力监督反馈——“我德清”APP

“一图感知五四”系统通过来自58个部门、282项基础数据的汇总,全面监测村内全域生态环境,为村民健康生活提供服务,助力村委的统筹管理。但数字乡村的构建并不仅仅依赖于自上而下的单向治理,村民手机中的“我德清”APP正是每个人的自下向上的发声窗口,也是对数字地图的双向呼应。

在“一图感知五四”系统中,“村情民意”板块详细显示了五四村村民在疫情防控、农村卫生和环保等方面提出的众多问题,也清晰地展示了村委对这些意见的处理、办结情况。“这些意见都是村民们通过‘我德清’APP上传的,”五四村支书阮建强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我们总共处理了1700多条涉及邻里纠纷、环境污染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意见,这也方便了我们村民共同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

“我德清”是“我的亲”的浙江方言谐音,也是德清县打造的生活服务客户端。“我德清”APP内既有新闻资讯、实用信息、和普法教育等资讯,又有预约挂号、预约办事和档案查询等服务类功能,还有民意反映、村务财务查询等反馈、监督功能。

五四村村民徐达明出生于1954年,今年已经68岁了。“我们这些五零后一开始是真的不会用这些高科技,但是为了不被这个时代淘汰,也是在认真地学。”徐达明说道,“一是让家里的小孩子教,二是也会去问村委会里的年轻人,现在能用这些看看新闻、说一下自己的想法,还是挺好的,我们没有被这个时代淘汰呀!”

一面大屏里的“一张图”汇聚治理、监测和服务等众多功能,无数小屏里的APP形成了双向回音,大小屏数字化的联动构成了德清县五四村数字化建设的完整路径。“数字乡村地图”的模式并不只存在于五四村,德清县已有多个村子拥有了自己的“一张图”,每个村子的特点不同,这张“图”也有不同的设计与侧重。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化进入乡村,大大缩减了城乡间的差距;数字系统融入乡村,也为农村的治理、发展和振兴提供了更多可能。

“数字化系统归根结底还是让我们更好地服务于村民,我们希望能够建成一个全国乡村振兴的标杆。”阮建强对记者说,“现在我们正在尝试数字乡村地图的2.0版本,(在其中)增加了更多功能,也能更高效、更精准。”

(伊圣楠 李婕 丁月 杜懿晨 檀林耀)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