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三航局株洲清水塘PPP项目专题报道(十五)她将“不起眼”变成“不简单”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7-13 13:49
2021-07-13 13: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霍总,你们这位小谢同志不简单,我参与过许多项目内业资料检查,极少有像她那样能把内业资料整理得这么条理清晰、整整齐齐的!”在中交三航局株洲清水塘大桥资料室里,株洲建设工程质监站人员对项目资料归档很是满意!

被检查人员评价为“不简单”的“小谢”,名叫谢芬,来自江西,个头小小的,脸圆嘟嘟的,性格活泼、开朗。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外向型的人,干的却是最需要耐住性子的活。

谢芬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搜集清水塘大桥建设过程中的所有内业资料(诸如浇筑令、工序交接单等),然后整理归档。在旁人看来,相较于奋战一线的技术员、施工员,她的岗位技术含量不高,也“不起眼”。谢芬也为此苦恼:“资料做的再好有什么用,对工程建设又起不了作用?”开始,她工作不怎么在状态,直到一次质监站例行检查,让她有了改变。

当时,谢芬赶在正式检查前,对大桥的检验批资料进行复核,发现32号桩基钻孔钻进累计深度数据记录有错误嫌疑,钻进深度累计记录两次怎么都是14米?她立即与现场同事联系,通过核对原始记录,实际为18米,遂及时修改,避免了质监站下发整改通知单而造成误解。

窥一叶而知全貌。“虽是一件小事,但却让我明白了工作的意义。”谢芬表示。她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要成为“最美资料员”,与清水塘大桥“湘江最美大桥”的称号相相匹配。

定下目标后,谢芬开始收敛爱玩闹的个性,静下心来熟读资料归档的规范,认真研究图纸,明晰资料归档的要求和范围;研究现场施工,弄清数据的由来等,以对整个资料编制力求心中有数。“干好资料员必须先学会看图纸、懂规范、跑现场!”这是谢芬的实践所得。

因为对工程而言,内业资料是内在“灵魂”,想要透过编制的资料向外界真实、准确反应工程实体质量、项目过程管理与控制、工程执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必须建立在了解施工图纸、相关规范和现场施工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知其然,也才能知其所以然。清水塘大桥资料也十分繁杂,需应对不同部门要求编制、整理资料,单株洲质监站要求的资料,仅一级目录清单就有38项,每一项还对书写格式、内容都有严格要求。

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谢芬的工作热情也一天天被激发,编制资料不再是无趣味,甚至她会追着相关人员屁股后面催促资料更新、归档。平均一天,她能归档二十份资料,最高时一天归档百余份。

谢芬的表现领导看在眼里,渐渐从众多资料员中脱颖而出。去年9月,上级对株洲清水塘项目进行技术巡查,谢芬就被委以重任,负责整个株洲项目迎检资料的搜集归档。

但由于谢芬平时主要负责清水塘大桥的资料,当时,大量资料不熟悉,且作为第一次技术巡查相关迎检要求还很陌生。“所有的工作都得靠自己一点点地去摸索和钻研。”谢芬回忆当时的感受。

在迎检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谢芬都是在研究技术巡查文件,按照17项巡查内容,结合公司内相关管理制度,通过咨询技术人员,与之研讨、学习的方式,不断进行分析、分类整理,查漏补缺。在按照相关要求将资料整理归档后,谢芬仍不放心。为防止因个人对相关条款解读错误而导致资料归集出错,她再次邀请技术人员对相关资料进行内审,结合他人意见以及条款内容多次修改,保证资料的准确性。最终,谢芬整理的资料为项目部赢得了较高的印象分。谢芬也因此获得了项目部“质量之星”的称号,是第一个获奖的资料员。

工作中,谢芬时刻牢记内业指导外业,外业回归内业的原则,一边利用自己对相关规范熟稔的优势,瞄准现场的主要质量控制点去“找茬”,督促工程质量;一边通过加强对现场实际施工的学习,提高对工程的认识,更好地指导资料编制。

项目建设至今,她编制的资料共经历了大小49次检查的检验,一次未出现差错。业主都说:“清水塘大桥的资料现在都可以称为‘免检’产品了。”(于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