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澜湄合作 百果园集团协办2021年首届澜湄水果节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7-12 10:45
2021-07-12 10: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首届澜湄水果节在北京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主办、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承办,澜沧江-湄公河农业合作中心和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百果园集团)协办。作为企业方代表,百果园集团董事长余惠勇受邀出席并致辞。

来自农业农村部、外交部、有关省区农业部门,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等社会组织,浙江、陕西、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海南等地的企业和村社,以及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驻华大使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处的代表约100余人参加了水果节启动仪式。

据悉,本次活动是农业农村部落实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和第六次外长会的重要举措,是庆祝澜湄合作启动五周年中方系列活动之一。

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韦正林在致辞中指出,澜湄六国共饮一江水,亲如一家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五年来,澜湄农业合作在政策对话、产业发展、农产品贸易与投资、能力建设与知识分享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次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了贡献。水果是澜湄地区重要农产品和主要贸易品类,本次澜湄水果节就是要践行“发展为先、务实高效”的澜湄合作宗旨,共享发展机遇,推动次区域水果等各农业产业合作不断深化,促进互利共赢。

作为此次活动的协办方,百果园集团董事长余惠勇在致辞中表示,百果园2001年成立于深圳,得力于中国良好的营商环境,及中国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目前百果园在全国开了近5000家门店,年服务消费者达2亿人次,在全球与200多个水果基地建立了深度合作,90%以上的水果实现了源头直采直供。

早在2004年,百果园就开始与湄公河国家建立水果贸易往来,其中与泰国一直保持密切合作。2018年—2020年,3年期间,采购量从40000多吨增长至一倍多。这其中榴莲、山竹、椰青最受百果园的消费者所喜爱。

除了水果贸易往来,2019年开始,百果园多次组织中国消费者、新闻媒体等深入泰国的榴莲、椰青等产地开展体验游活动,与泰国当地企业、果农、政府进行交流互动、合作对接,助力当地果农增收。同时,百果园每年还会联合泰国驻华领事馆定期举办泰国水果节,推介泰国优质水果,让泰国好水果走进中国千家万户。

“对于企业而言澜湄水果节是一次极佳的开展企业投资与贸易合作的机会,希望借助这次活动把百果园与泰国的果业合作模式复制到其他湄公河国家,后续加强与湄公河国家果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合作,以果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澜湄农业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余惠勇补充道。

水果节启动仪式结束后,还举行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在澜湄农业农村发展合作论坛环节,各方分享了果业减贫经验,交流了本区域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加强各国企业、村社间的果业贸易与投资合作。

百果园集团乡村振兴办秘书长鲁金龙分享了百果园的扶贫工作,“产业扶贫过去一直是百果园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过去6年(2015年1月-2020年12月),通过“造血式”扶贫,百果园累积销售扶贫果965款,总销量超41万吨,总销售额超37亿元,总消费人次达8亿,助力上万户贫困家庭脱贫增收,扶贫足迹遍布17个省(区)的173个贫困县。接下来,百果园将紧跟国家脚步,助力乡村振兴。”

在澜湄优质水果展示环节,果香四溢的水果吸引了众多与会人员驻足、品鉴。“此次展示和品鉴由百果园团队倾情打造和提供,融入了澜湄六国的特色水果和多元文化。”百果园集团营销中心高级总监杨茜介绍道。

活动现场,还开启了澜湄水果节直播活动,多国驻华使节走进百果园直播间,与线上观众互动交流,宣传各国优质水果,畅谈澜湄农业合作。此次直播通过百果园视频号和微信派、微信视频号创造营等微信官方直播间联播,百果园还在直播间上架了榴莲、山竹、椰青、金火龙果等优质热带水果开启秒杀活动,引发了用户围观抢购。

据记者了解,此次水果节,百果园、果多美、杰记水果、诚信果林、果果家多个品牌分布在全国100多个城市的数千家门店共同开展澜湄水果推介与销售活动,必将进一步促进澜湄果品交易,为创造和享受次区域水果好生活、农业美生活、农村富生活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