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要有“砥柱中流之责任”

中国青年要有“砥柱中流之责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1-07-07 17: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青年要有“砥柱中流之责任”

讲述人:李大钊之孙 李建生

我对爷爷李大钊的了解,主要是从父辈、大姑的讲述以及相关回忆录中获得的。爷爷知识渊博、平易近人、爱护青年,尤其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他与青年们的故事。

大姑李星华还在原北京孔德学校上学时,有一次回家唱起了校歌,校歌中用不少美好词汇描绘了校园环境。爷爷听后对大姑说,歌里唱得不对,校园附近的河流是一条又脏又臭的水沟,我天天到北大去,都从那里经过。这是在教孩子们睁着眼睛撒谎吗?你们要学会看清事实、尊重事实。不过,他转而意味深长地说,这些美好的画面终究会变为现实,我们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爷爷对青年知识分子十分爱护。比如,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刘仁静考入北京大学读书,但因为家庭贫困而无力支付高额学费。为了让他完成学业,爷爷主动为他写了拖欠学费的保单,并垫付学费。至今,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内还保存着爷爷亲笔写的一张字条:“刘仁静同学学费先由我垫。李大钊。”一些老同志回忆说,大钊同志爱护青年学生,就像“老母鸡保护一群小鸡”。

爷爷与《新青年》杂志渊源很深,“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就是他编辑《新青年》时亲身经历的真实写照。他为《新青年》撰写的《青春》一文在当时影响很大,文章以鲜明的辩证思想展现了他所理解的青春哲学。“青年乎!其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强调了青年在实现民族独立过程中中流砥柱的作用。当年,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大部分成员都是青年,他们是当时最有激情、对社会思潮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些年,爷爷的事迹、精神在当今青年群体中越来越被重视、弘扬,他为探索救亡图存而不畏牺牲的决心,他坚信革命事业必将成功的乐观主义精神都成为激励中国青年为实现民族复兴而矢志奋斗的动力源泉。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陈之殷、耿建扩、陈元秋、刘勇、陆健、俞海萍、张勇、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07日 07版)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