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峥嵘岁月,共唱百年风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本报文艺副刊以散文、报告文学、评论、访谈等多种形式,深情讲述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诠释百年大党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
走近红色经典 传承红色基因
《党的女儿》《青春之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无名英雄纪念碑》《狼牙山五壮士》《红岩》《白毛女》《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些闪光的字词,代表的是一大批曾经产生过广泛影响、深受群众欢迎、历经时间淘洗依然熠熠生辉的经典之作。文艺副刊“品味红色经典”栏目,通过文艺大家的回顾、革命后代的讲述、研究者的解读,通过情理交融的文字和作品手稿、电影海报、歌曲乐谱、演出剧照等珍贵图片,带领读者走近红色经典。
走近红色经典,走近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一辈子演不够《白毛女》的“人民艺术家”郭兰英,演《党的女儿》、做党的女儿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107岁高龄、83年党龄的革命作家马识途……“品味红色经典”对这些老一代艺术家、革命家的采访,将有情感温度的历史娓娓道来,奏出一首首时代与个人、艺术与人生的交响。
走近红色经典,打通历史与现实,破解经典穿越时空、长久流传的精神密码,把经典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发扬光大。方志敏烈士的女儿方梅接过父亲遗著《可爱的中国》,以守护可爱的中国、建设可爱的中国为使命,告慰先辈英灵;“时代楷模”张桂梅以“江姐”为榜样,扎根山乡无悔奉献。青年钢琴演奏家郎朗震撼于《黄河》的气势,因为它每个乐章都澎湃着民族的力量;“00后”年轻演员王源喜欢小兵张嘎的亲切,因为“爱国的少年心,总是相通的”,爱国是青春最美的底色。这些文章经由全媒体融合传播,掀起一股致敬红色经典、传承革命薪火的热潮。
讲好党的故事 彰显信仰之美
以故事传达思想,以人物体现精神,以细节呈现历史,以情感唤起共鸣,这是文艺的独特优势。文艺副刊精心组织刊发了一批讲述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共产党人事迹的作品,以文学的形式展示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讲述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等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致敬革命前辈”栏目里,江西瑞金华屋村34户人家17位好儿郎参加红军、英勇牺牲,他们临行前种下的思乡树已经成为鼓舞家乡后代的信念树;同作战部队一起出征抗美援朝的文艺战士胡德勤,无惧战火,用歌声伴英雄行、壮英雄志、扬英雄名……通过讲述这些保家卫国的革命前辈的故事,铭记历史,致敬英模。
“逐梦”栏目里,遵义一位农民老党员10年来交4次特殊党费,用特殊党费表达特殊心意;新疆一家三代党员都投身高原巡边,将家国情怀代代相传……通过讲述这些身边的共产党员的故事,观照现实,弘扬精神。
“我们这里的年轻人”栏目里,扶贫工作队队员把他乡作故乡,在脱贫攻坚事业中大显身手,贡献青春力量;基层派出所里的民警们视群众路线为“传家宝”,将个人成长融入服务社会的大潮……通过讲述这些年轻人奋发作为的故事,瞩目未来,接续奋斗。
这些作品彰显共产党人的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推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深入人心。
献礼百年华诞 凝聚奋进力量
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广大文艺工作者踊跃开展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的主题性创作,推出一批饱蘸情感的文艺作品,举办一系列浓墨重彩的优秀艺术作品展演。文艺副刊对此持续关注,及时组织评论,并推出建党百年电视剧、纪录片、舞台艺术作品3块系列专版进行集中评介,以服务广大读者,引导文艺界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为党的百年华诞真情礼赞、深情放歌。
无论是以《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光荣与梦想》《山海情》为代表的影视剧,以《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火种》为代表的面向大众的党史主题读物,还是以《红军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扶贫路上》为代表的舞台艺术作品,以《贵州“天眼”》《高铁进山啦》《最美太湖水》为代表的美术作品……这些创作精彩呈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形象的教材,也体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创造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优秀成果。
丹青映照信念,光影镌刻梦想。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领导文艺事业的历程充分证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让我们用心用情用功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为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凝聚磅礴力量!
版式设计:蔡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