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孙科实习生郭世杰
他,始终战斗在灭火和抢险救援第一线,营救遇险群众3500余人;她,扎根社区23年,是老人眼中的“亲闺女”、居民口中的“好大姐”;他,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把村子打造成了全国最大的农村图书批发市场、农村小商品批发市场、魔术之乡……
7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两优一先’先进事迹”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部分全国“两优一先”代表,讲述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
坚守抢险救援一线26年,营救遇险群众3500余人
郑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灭火救援指挥部部长李隆,自1995年加入消防救援队伍以来,已经在一线消防战训岗位经历了26年。参加、指挥各类战斗1.3万余次,营救遇险群众3500余人,还发明创造执勤岗位练兵、特种灾害处置等方面技战术97项。
让李隆印象深刻的是,2000年12月,他们前往处置一场木材加工厂火灾,多位群众直接痛哭着跪倒在了他们的消防车前,这刺痛了李隆的心。在一一搀扶起群众后,他义无反顾地踏入火场,直至火势全部扑灭。
“2008年汶川地震时,我们前往什邡市蓥华镇开展现场营救。”李隆说,在数不清的余震中、在摇摇欲坠的废墟里,他们连续救援100余小时,成功营救出李青松、卞刚芬两位群众。
疫情期间,她3天内5次走进确诊患者家中
扎根社区23年,是老人眼中的“亲闺女”、居民口中的“好大姐”……她就是许昌市魏都区南关街道七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马静。
七一社区位于许昌市区繁华的“七一路商圈”,辖区常住人口一万多人,租户多,外来务工人员多,流动量大。为了能随时随地服务辖区群众,马静将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制作成公示牌,安置在辖区各个庭院,手机24小时开机,以便随时接听居民来电,及时解决群众诉求,累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4500余件。同时,为了做到“空巢不空,孤老不孤”,社区通过“一对一”结对认亲的方式,为老人提供贴心服务。其中,马静亲手照顾的老人就多达16人。
2020年2月份,七一社区所辖的八一市场小区出现新冠肺炎患者。“患者出入的小区必须立即隔离,防止扩散!”接到指令,马静没有犹豫,第一时间站出来。在该病例确诊后的3天时间里,马静6次走进被封闭的小区,5次走进确诊患者的家中,详细了解情况、进行解释工作、安抚居民情绪。患者家人噙着泪对马静说,“你真是干活不要命了”,同事也亲切地称她为“马大胆”。
最终,经过各方的努力,这名确诊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实现了密接人员零感染,保障了隔离小区居民生活的正常有序。
他放弃魔术团团长回村带领村民致富
马豹子是平顶山市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党支部书记。10年前,他放弃担任民间魔术团长的演艺事业,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农民创造文化,文化造福农民”的脱贫之路。
“我在担任魔术团团长的时候,收入颇丰,日子过得还算不错,逢年过节会给村民发些米、面之类的。”马豹子说。但他想尽自己所能,为村民谋福利,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于是回到了村里。
当上支部书记以后,马豹子狠抓村两委班子,选优配强干部,大胆改革,着力改变以往班子内耗的情况。
随后,马豹子认准了“农民创造文化,文化造福农民”的路子,把传统魔术演艺巧妙地与中国制造和商品销售相融合,拉长魔术文化产业链条,形成了“魔术+”新营销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大黄文化产业园,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文化产业作为致富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结合点,带领大黄村走向乡村振兴。
如今,大黄村已是中国最大的农村图书批发市场、中国最大的农村小商品批发市场、中国最名副其实的魔术之乡,并实现了农民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6000元增长到现在的30000多元。
(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