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信阳6月19日消息(记者 李冬冬)6月18日,记者跟随“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河南站采访团走进信阳市平桥区,探寻郝堂村这个昔日“空心村”蝶变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奥秘。
夕阳下的郝堂村(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郝堂村坐落在大别山的怀抱,距信阳市区18公里,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小村,耕地面积不足2000亩,667户人家散落在20平方公里郁郁葱葱的山坳里。采访团乘大巴从县道拐进乡村时,连绵的道路两旁大小不一的荷花池星罗棋布,颇具意境,而在当地的方言中,“郝堂”与“荷塘” 同音。
郝堂村村口的马鞭草花田与荷塘(央广网发 李冬冬摄)
村口处,左侧大片的马鞭草开成了紫色的海洋,右侧荷塘粉绿相映。村路依山沿河而建,采访团步行进入村内,路面是瓷实平整的碎石,灰砖、黛瓦、马头墙式的豫南风格民居错落在村路两侧。尽管细雨蒙蒙,不少游人兴致不减,打着伞信步游览。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美丽的山村,曾经长期是一个省级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村子破败、环境脏乱,年轻人都出外打工,只剩下老人守在这里。
明明有山有水,还有茶叶和板栗,村庄虽然破败,但生态环境并没遭到破坏,怎么就摘不掉“穷帽子”呢?后来,平桥区政府决定把郝堂村作为试点村,试图摸索出一条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郝堂村党群服务中心(央广网发 李冬冬摄)
第一步就是改造民居。原本村民打算像其他乡村一样,也建成白瓷砖小楼房,“最美郝堂”的主要建设者、“乡村规划师”李开良提出,要秉持“不扒房、不砍树、不挖山、不填塘”的“四不原则”,采取一户一图纸的方式,达到既留住乡愁 、又改善条件的目标。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现在典型的豫南特色民居模样,这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也赢得了四方游客的青睐。
打开了局面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变得更加顺利。村里带头组织“清洁家园”行动,制定《村民规约》,开设道德讲堂,开展志愿服务……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使得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面貌基本形成。
电商主播兰心直播售卖信阳特色农副产品(央广网发 李冬冬摄)
发展不能靠输血,而应该探索一种内生机制。想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目标,还要依靠自主造血。为此,郝堂村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积极扶持有机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开展乡村休闲观光养生旅游……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不仅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来了,还吸引了好多外地人来此创业,开民宿、卖手工艺品,原来的“空心村”变得越来越热闹。
绿色发展就是要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郝堂村的成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这个田园般的小村庄让豫南大地上更多乡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中国城乡一体化的梦想在这里变成了生动多彩的现实画卷。
(李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