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洛麦村的美丽蝶变 昔日“等靠要” 今日产业兴

来源:贵州日报
2021-06-21 06: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初夏,紫云自治县板当镇洛麦村平坦宽阔的公路旁,一排排高大的标准化食用菌大棚依次排开。大棚里,食用菌菌棒上一簇簇香菇正铆足劲生长,工人忙着采菇、装箱。

“近年来,安顺供电局在定点帮扶的小寨关村、新塘村、洛麦村,先后投资了1439万元发展特色产业,建成龙须菜种植、油茶种植、黄牛养殖、食用菌等农业产业项目,去年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共70万元,改变了‘空壳村’的面貌。”洛麦村第一书记王维铎说。

洛麦村地处紫云与长顺两县交界,过去,人心不齐、思想落后,一度被称为“刺头村”。2016年3月,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与紫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后,安顺供电局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驻紫云自治县扶贫工作小组,进驻村寨开展帮扶工作。

“要发展,就必须建强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群众干有目标、学有榜样,才能彻底改变全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洛麦村原驻村第一书记严召波说。

2018年3月,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洛麦村党支部将全村36名党员按年龄、技能和特长等进行分类,成立了“新时代四有党支部”,下设以宣传党的政策为主的“政策宣贯党小组”,以劳动生产技能培训为主的“技术指导党小组”、以矛盾纠纷协调化解为主的“综合协调党小组”和以作风建设监督为主的“作风监督党小组”,凝聚党员力量,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党建引领,产业上马。经过走访、规划、协调,安顺市供电局驻紫云自治县扶贫工作小组确立发展思路,并立即行动,一边向上跑项目,一边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在洛麦村建成光伏发电项目、有机肥厂、青贮饲料厂等“三厂两园一中心”。曾经撂荒的土地经过流转种植菌草,并利用菌草发展养殖业和种植食用菌,敲开了“致富门”。

“从采摘到分选,每天产香菇5000斤,由我们10多位村民共同完成,一个月下来我的工资有3500元左右。”洛麦村村民余红秀说,自从村里有了食用菌、辣椒、光伏发电等产业,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日子过得美滋滋。

“现在,产业园区采取循环模式,160个食用菌大棚分批次、分时间段上架菌棒,以提高产量,保障香菇全年持续供货。香菇年产值可增加20%,带动200余人就业,村民在家门口有活干,实现增收。”王维铎说。

从穷沟沟到绿色生态产业园,从“等靠要”到主动谋发展,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如今的洛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食用菌、菌草、养殖业等产业蓬勃发展,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发挥电力优势,担当作为,发展好食用菌、光伏发电、菌草等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将洛麦村打造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王维铎说。(贵州日报 记者 胡丽华 胡彪)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