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阵阵汽笛声,一辆古老而又崭新的绿皮小火车——“石炭井号”远远驶来……这趟运行在贺兰山间已有50个年头的7525/6次旅客列车,是国内仅存不多的运营历史超过50年的客运列车。
万芳有首歌《慢火车》温情写道,“慢火车,火车慢,我只能前进不能回转。因为心中燃烧着柔情,慢火车也能爬上山顶端……一路有欢笑有迷乱,也有田园风景和美丽山川……”如果说一日千里的高铁体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那么“慢火车”传递的就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铁路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建设,“慢火车”的存在恰好填补了偏远山区交通路网的空缺,成为了山民们脱贫致富、接触外界重要载具。
贺兰山是一座“宝山”,蕴藏着以太西煤为代表的丰富的煤炭资源。7525/6次列车的出现改变了深山沿途的煤矿工人和当地居民的出行方式,方便了银川、汝箕沟两地居民上班、回家、走亲访友,成为了因煤而生的“铁路公交”。过去,往往一趟下来翠绿的列车车身总被煤灰染成黑色。如今,宁夏采取煤矿退出、回填矿坑、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措施,绿皮小火车俨然从“黑色”驶向“绿色”,变为会行走的“文艺地标”,也成为当地产业从“倚能倚重”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缩影。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趟运行了半个世纪,平均时速30公里左右的“慢火车”,如今仍深受深受百姓喜爱。旅客可以坐上这趟穿行在山间的“时光列车”,时光一下子回到从前,共同开启了“寻根之旅”,可以慢慢欣赏沿途展现着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不同建筑,这些工业遗存变为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找寻时光记忆,“慢火车”为山区与外界传递着时光的印记。
一节车厢里,或者一段铁轨,蕴藏着一个故事。那时候的爱情、高考、走情访友都与这趟“时光列车”结下不解之缘,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命运沉浮都镌刻其中,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与梦想,随着一代代人成长、远行,变得更加厚重有温度。
(彭泷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