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保留部分麦田与宋陵共生美景?

郑州市民杨女士则说,麦浪,宋陵,可以勾连的是文化自信,是中原粮仓与古代帝国的交相辉映,是理想与现实的守望。鉴于长期以来宋陵与农田已形成有机整体,麦田也成为宋陵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议保留部分麦田与陵区文物共生的场景,成为宋陵大遗址公园的特色。

能否保留部分麦田与宋陵共生美景?

2021-06-18 07: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宋陵麦浪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刘瑞朝文许俊文摄影

散落在山河之间的宋陵,是北宋那个王朝留下的背影,陵中春草为谁绿,石像年年看麦收。千年帝陵,该何去何从?是维持原状,小麦倒下,玉米生出,农田与陵墓交融,还是将陵区圈起来,统一保护,适度开发?

6月17日,大河报刊发《石像生目送最后一季麦收千年宋陵告别“麦田里的守望”》,引起广大读者和网友的关注和热议,业内专家也对此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热议

有网友喊话“留下来”宋陵麦浪有网友呼吁加紧保护

麦田金黄,夕阳血红,陵区寂静,石像无声。麦田里的守望,一年又一年,这样的场景,以后真的不会再现了吗?

网友“松以为然”说,继续守护麦田也是一景,保护跟种粮不可调和吗?

网友“4407694380896”说,石像守护麦田,农民守护石像,互相关照,这才是中国。

“幸运星150322299”说,估计越保护越容易出问题,还是自然一些吧,让它们继续守护麦田。

郑州市民杨女士则说,麦浪,宋陵,可以勾连的是文化自信,是中原粮仓与古代帝国的交相辉映,是理想与现实的守望。

也有网友提议尽快对宋陵采取进一步的保护措施。网友“东篱翁”说,这些石像生很珍贵的,应该好好保护!目前清陵明陵和唐陵都保护得很好,偏偏是宋陵无人问津,就因为地下都盗光了吗?

建议

整体保护、局部重点保护相结合能否保留部分麦田与陵区文物共生场景?

那么,千年帝陵该如何保护?大河报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实施一批大遗址保护展示和提升工程,其中就有巩义宋陵保护展示工程,另外还有二里头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偃师商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殷墟宫庙区王陵区环境整治和保护展示工程、隋唐洛阳城外郭城保护展示等重点工程。

郑州市政协委员李志学说,如果政府把土地从老百姓手里转租过来,再将部分土地回租给老百姓,让他们继续种庄稼,这样一来,每年还可以出现宋陵里的麦收、玉米田里的宋陵这样的景观,政府部门管理起来要更方便一些,在政府的监管之下,农业生产活动对文物的破坏会得到有效解决。

河南省政协委员、著名考古学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潘伟斌则建议说,宋陵存在即财富,那么,这份厚重的财富,如何开发和利用,不仅是政府“一言堂”的事,还需听取当地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如果能让老百姓参与进来,宋陵的保护说不定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河南省政府原参事郑泰森说,从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方式看,有整体保护与利用和局部保护与利用两种形态。整体保护与利用,有把整个遗址区简称遗址公园,将遗址区与风景区结合起来建成风景名胜区、建成森林公园,以及建成遗址历史文化农业园区等四种形式。局部保护和利用,有将部分遗址建成遗址展示区,将部分遗址建成遗址博物馆两种形式。

由于宋陵遗址区面积大,历史文化信息丰富,文化价值高,建议采用整体保护与利用和局部重点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方式,整体上划定保护范围,明确边界,建成宋陵遗址公园,制止对大遗址的人为损伤和破坏,减轻或延缓自然力量的影响,实现更有效的保护。局部遗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设遗址展示区或专题博物馆。

鉴于长期以来宋陵与农田已形成有机整体,麦田也成为宋陵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议保留部分麦田与陵区文物共生的场景,成为宋陵大遗址公园的特色。

(梁倩文)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