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泰燊谈《柳青》创作初心 以真诚打动人心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6-17 11:51
2021-06-17 11: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历时6年精心制作的人物传记电影《柳青》举行媒体观影会,主演成泰燊在映后与到场观众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柳青的精神的“真”与“诚”。影片全景式描绘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历程和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幽微,主演成泰燊以细腻的情感,深刻诠释了人民作家柳青的人生故事。

电影《柳青》忠实于历史,讲述了作家柳青放弃北京优越的工作待遇,深入陕西农村一线,扎根人民14年,忘我地投入到农村建设和文学创作当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书写了一部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创业史。主演成泰燊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柳青“要想写作,就要先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要先塑造自己”的创作态度,在拍戏过程中反复练习方言和现场农民交流,让自己更好的进入到柳青的状态。

电影《柳青》以柳青和女儿刘可风的对话开始:“人这一辈子,不经过千锤百炼,就是一堆废铜烂铁。”电影里有几幕,如柳青被王家斌背到医院抢救。墙上挂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画像,他仿佛一盏明灯,照映着柳青的生命。还有柳青与妻子忧心忡忡于时局导致二人分离及重新合好以至生死永别的片断,柳青将稿费全部捐献给乡机械厂和医院而一家人生活拮据,当我看到柳青的妻子为了爱情与他一同奔赴乡村时,脸上洋溢的喜悦时,这种反思更加强烈的诸多的电影情节。而在影片结束的时候,人物柳青面向秦岭北麓广阔的关中大地说:“襟怀纳百川,志越万仞山。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 影片的真实深刻和感染力,让人心灵震撼。在观影过程中,现场许多观众潸然落泪。大家都被柳青的精神和风骨所震撼,现场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

电影的最后章节里,柳青的录音告诫作家“要先写作,就先生活,要塑造英雄人物,就要先塑造自己”并用“路遥,接着来”的一句台词,完成了陕西作家的精神谱系传承。

电影《柳青》的真实深刻和感染力,让人泪目而陷入沉思。看片名是一部人物传记片,但回避了平铺直叙地反映人物的生平轨迹,而是聚焦于柳青扎根农村十四年至晚年,创作长篇小说《创业史》的艰辛历程,从而艺术地呈现了人物独特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具有自觉地探索现实主义影片的美学品格。镜头直面作家柳青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以年份为标识,把人物置身于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从事物的外形切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成泰燊在交流中分享到,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人关注到柳青精神,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柳青先生将身、心、情全部投入到那片他所热爱的土地的奋不顾身。以脚踏实地的态度传承伟大的灵魂力量,成泰燊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柳青精神致敬。新时代创业史还在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依然是不变的创作追求。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