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巡礼:尼洋河畔奏响富民曲

”马升昌介绍说,“多年来,我们立足林芝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将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林芝市依托旅游业,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林芝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林芝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巡礼:尼洋河畔奏响富民曲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2021-06-17 08: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6958户23893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摘帽,绝对贫困全面消除;

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底的2855元提高到2020年底的1.3万元;

依托旅游业,让绿水青山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林芝市从“跟跑”到“并跑”,与全国和全区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回望一路铿锵足迹,林芝市把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精准施策、真抓实干、强力推进,23.8万林芝儿女坚定有力的脚步声,依然在回荡。

幸福路上一个都不少

“2015年底,林芝市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36户22803人,贫困发生率为16.42%,贫困分布不均衡,覆盖全市54个乡镇490个村居。当时,这一串串沉重的数字像一块块巨石压在我的心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芝市委书记马升昌回忆说。

面对一个个不同的贫困原因,林芝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核心问题,算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因地制宜提出“明确一个目标,完善六项机制,采取九项措施,严格三个要求”的“1693”精准脱贫攻坚思路,争取用三年时间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

同时,林芝市认真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八个到位”要求,立足脱贫攻坚实际,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实行“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定点挂钩扶贫,市委班子成员带头落实“四包”制度,建立联系点34个,每个乡(镇)都有一名市级领导对口联系,深度贫困村由区直和市直部门帮扶,层层逐级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落实体系。制定《中共林芝市委 林芝市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研究出台“十三五”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和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产业扶贫规划、转移就业规划、生态补偿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以及16个配套文件,形成了“1+N”的政策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政策支撑。

有了政策支撑,林芝大地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鼓角相闻、高潮迭起。从各县(区)各部门到各乡(镇)各村(居),从党员干部到各族群众,始终挺在这场战役的最前沿,对表对标、各显身手。2020年底,林芝市6958户23893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摘帽,490个贫困村(居)全部退出,绝对贫困全面消除。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底的2855元提高到2020年底的1.3万元。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林芝市交出了喜人的“脱贫攻坚答卷”。

马升昌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确保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脱贫,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用绣花功夫绣出林芝最新最美的图景,以更加澎湃的激情抒写经得起历史考验、人民检验的小康篇章。”

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察隅县下察隅镇布巴村,是由察瓦龙乡搬迁出来的群众组成的一个边境新村,全村有63户、351人。

走进村子,一排排规划有序、具有工布特色的民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美丽;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整齐地排列于平坦整洁的水泥路两旁;幼儿园、文化室、卫生室、超市、休闲小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村民罗布江村告诉记者:“搬到新村后,人均可以分到两亩耕地,市里县里的技术人员还经常来村里,组织开展猕猴桃种植、汽车修理、挖掘机驾驶等实用技能培训。现在,村里建起了猕猴桃种植基地,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就业。村里变化也很大,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还有卫生室和村医,看病也很方便。”

如今,行进在林芝大地,到处都可见到美丽的乡村,感受到昂扬的精气神。群众自编自创的情景剧《党的恩情洒康玛》、话剧《今生,我生活在最幸福的时代》、小品《兜底生活》《一切为了学生》《幸福照进新生活》、歌谣《十谢共产党》等文艺精品,表达了林芝儿女知党恩、感党恩、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决心。

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在温暖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生动灿烂;一个个设计新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与大自然共生共融美丽如画的易地搬迁新村和安置点,宛若一道道亮丽风景,展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一面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边境小康村,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繁荣和谐、团结稳定新林芝的风采。

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山在绿中、城在水中、水在花中、人在画中,这里森林覆盖率全区第一,常年郁郁葱葱。这里空气清新甜美,这里水质甘露滋润。身临其境,恍若到了心如止水、安然自得、无忧无虑、惬意无穷的人间仙境。”马升昌介绍说,“多年来,我们立足林芝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将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林芝市坚持把绿水青山作为各族群众的幸福“靠山”,持续开展拉林高等级公路、国道318林芝段交通主干道沿线和重点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制定出台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修复工作,实施“两江四河”流域造林、重点造林工程建设等国土绿化工程,森林覆盖率达53.6%;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每年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转移支付资金中拿出10%购买就业岗位,鼓励发展生态经济、生态产业,让更多群众干上生态活、挣上生态钱。

此外,“一带四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林果种植27.7万亩、茶叶种植7万亩、蔬菜种植4.1万亩、藏药材种植1.5万亩,藏猪养殖60万头;全市共有28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标),22家单位、124个产品通过“两品一标”认证,重要高原特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迈出新步伐。清洁能源建设持续推进,水电总装机容量35.68万千瓦,发电量7.4亿千瓦时。

近年来,林芝市依托旅游业,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林芝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林芝市现有各类宾馆酒店617家、家庭旅馆637家,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3个,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十三五”时期累计旅游人数突破3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40亿元,“人间净地·醉美林芝”的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进藏第一站”文章越做越好。

(王珊 胡文)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