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冷极慢火车”之称的海拉尔至满归的4184/1/4182/3次列车,跑出了一段佳话。
随着我国进入高铁时代,但是在路网的“神经末梢”、“毛细血管”,“慢火车”却是不可替代的主角。4182次列车运行在大兴安岭西北坡,全程523公里,一共31站,运行时间12个半小时。因为站多,票价最低1元,大多只有2元,加上列车沿途人烟稀少,居民分散,它是当地百姓的上学车、赶集车、运输车,更是“梦想车”“脱贫车”“致富车”“公交招手停”。
“冷极慢火车”的出现,就像一盏明灯守护初心,照亮前行的路。车上常会有乘客突发疾病,这时候,乘务员就成了“急救大夫”;一趟车跑下来,整列车要烧掉4.5吨煤,为保证车厢的温度,乘务员每个小时得填一次煤掏一遍灰,乘务员就成了“烧锅人”,如果说“慢火车”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那么乘务员就是为了服务旅客热情不减的“保温员”;列车员还为车上的学生建起列车“图书角”,丰富学生途中的学习生活,并置备好了各种学习用品,方便他们“应急”......一次又一次质朴的服务,展示了铁路人无言坚守、默默奉献、从“心”出发、真诚服务的精神,汇成了铁路为民服务的大绘卷。
“慢火车”虽慢,却涌动着深深的民生情怀。目前,全国各地开行了81对公益性“慢火车”,惠及600多个边远山区。对于偏远地区而言,这一趟趟承载着民生情怀的“慢火车”不仅减轻了当地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更是为他们架起了一道道通往外界的“连心桥”,用钢轨为他们编织起日益方便与美好的出行之路。
“慢火车”,没有与时代脱节,而是以那一抹流动的热情温暖沿途百姓的内心,成为闪亮在山里人梦里的一道最美风景线。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其中也有“慢火车”的一份功劳,期待“慢火车”载着更多偏远老百姓驶向幸福生活。
(何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