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6月14日电(记者 李映青 张洋菲 王敬)2021年6月12日19:26分,58岁的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磨憨镇龙门村委会南满小组护林员兼亚洲象监测员李忠云踏着晚霞归来,他今天到中老边境一带的密林里巡山,步行里程达三十三公里,这个面色黝黑的彝族汉子感觉有点疲惫,正在这个时候,他的手机响了,打开一看,是亚洲象预警系统发出提示:有象群在勐海县勐往乡勐住村委会城子一社附近活动,请村组领导尽快通知在外劳作的村民加强防范。
与此同时,家住云南省勐海县勐往乡糯东村委会的赵有方饭后正在休息,听到手机有提示信息,他本能地打开亚洲象预警平台,看到象群在隔壁村委会附近活动的消息,看到亚洲象群离自家还比较远,他合上手机,悠闲地继续喝他刚泡好的茶。
近年来,随着野生亚洲象种群不断向外扩散,频繁进入生产生活区活动,导致人象活动空间重叠,人象冲突事件不可避免。为有效缓解人象冲突,西双版纳州建立了以红外相机监控、智能视频监控、智能广播系统预警和特定人群手机APP预警信息发送的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以下简称“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及时向监控范围内人群发送亚洲象活动信息,减少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
据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陶庆介绍,该监测预警体系通过构建高效的多组织协同的扁平化监测预警体系,打造全面感知、反应灵敏的监测预警平台,建立响应及时、服务全面的社会联动机制,全面提升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等林草部门应对人象冲突事件的预警处置能力和效率。通过开展亚洲象的相关科学研究工作,为以后制定更好、更合理、更科学的保护管理措施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为各级领导及时掌握亚洲象监测预警情况,实施果断决策提供真实、可靠、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支撑。
李忠云说,作为亚洲象监测员,他们一旦发现有亚洲象出没,就会将信息上传监测预警平台,平台就会立刻向附近的村民发送亚洲象活动警示信息,提醒周边村民不能到那一带活动。“亚洲象白天躲在林子里,晚上出来活动,我们这一带的村民都知道要跟它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去恐吓它们,因为它们太聪明了,如果有恐吓等行为,以后遇到有可能被亚洲象报复”,李忠云说。
陶庆介绍说,该监测预警体系于2019年11月启动建设;2020年3月,完成一期前端设备部署工作,包括红外相机、智能广播、网络球型摄像机;2020年6月底,完成云平台设备建设、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应用软件开发、指挥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施改造。截止目前,在景洪市及勐腊县保护区安装471台红外相机及142台智能广播系统,在野象谷安装2套视频监控系统。
在此基础上,西双版纳州不断完善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大无人机、视频监控、红外相机、人员跟踪监测的密度、深度和广度,开发了“西双版纳亚洲象预警App”,通过手机App、微信平台等实时发布亚洲象预警信息。同时强化设卡警戒工作,在亚洲象活动区域或地段,及时安放警示牌,专人值守,避免群众冒险进入,确保过往人员和劳作群众的生命安全。目前,无人机监测预警平台用户量已达20余万人,公众号关注人数已达41200余人。
勐腊县磨憨镇曼庄村牛棚小组村民李超也是一名亚洲象监测员,他在巡山的过程里多次遇到亚洲象,“自从有了微信,我们村村寨寨都建了群,亚洲象监测员一旦发现有亚洲象活动,会立即向尚勇保护站报告,同时通知驻村护林员,把信息发到寨子群里,告诉村民不要到象群活动的地方去,这样一来,基本可以避免人象冲突”,李超说,几个月前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建了亚洲象监测预警平台,感觉更方便了,所有的亚洲象监测员还有周边的很多村民的手机都下载了这个APP,每天可以轻松获悉亚洲象的活动情况。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4.25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2.68%,这里是以保护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要目的一个大型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生物资源极为丰富,面积最大的热带原始林区。这里野生珍稀动植物荟萃,珍稀、濒危物种多,同时还是我国亚洲象种群数量最多和较为集中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