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铸魂育人 踏沃土赓续红色基因

甘肃庆阳:铸魂育人 踏沃土赓续红色基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6-11 09: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刘志丹少先队创始于1931年,当时刘志丹正领导游击队在陕甘边界展开对敌斗争,十多个只有十四五岁的穷苦孩子陆续投奔到刘志丹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刘志丹心晴沉重的叹息说,这都是该上学念书的年龄啊,怎么能扛枪打仗呢?……”北京师范大学庆阳附属学校五年级的小讲解员刘瀚阳正在给同学讲解刘志丹少先队的故事。他的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把胸脯挺得高高的。学校通过多样红色课程已经把南梁精神深深烙刻在了学生的心中。

作为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庆阳市被誉为“永远的红区”,共有着240多处革命遗迹,流传着成百上千的红色故事。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庆阳市紧密结合实际,深挖红色资源,利用身边的故事、脚下的沃土,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赓续南梁精神。各个学校利用自身优势,邀请老战士、老红军、优秀模范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为学生作专题讲座,讲述党的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递教学一线的感人教育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红色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在如火如荼的斗争岁月中,共产党人培育出了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内涵的伟大的南梁精神。集中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格和革命风范和陕甘边党和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南梁精神教育馆作为庆阳市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南梁峥嵘历史的见证,是南梁精神的传承基地,也是师生的精神家园,为了更好的发挥南梁精神教育馆的教育使命,教育馆建成后培养了一批分布在各个年级的小解说员。吸引大家的还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开设的《南梁故事》社团课程,通过典型事例,面向全体学生,让

红色精神一步步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其中,教育馆内的《陕甘边根据地沙盘》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它呈现出不同时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分布变化情况,让同学们从空间上直观陕甘边区地形地貌的复杂性,理解陕甘边革命斗争的艰难,感悟南梁精神的伟大。

庆阳第五中学有两个育人场馆,分别是“耕润苑”和“养正苑”,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会通过合唱节、体育节、科技节、研学旅行、劳动实践、国旗下课堂、少先队离队仪式等活动培养学生勤学善思、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爱党爱国的意志品质。”庆阳市第五中学校长宫亚妮介绍道。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时政课教学有机结合,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主题德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已然成为学校个性化教育的一大特色。

“学校的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我们懂得了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让我们更加有文化底气。作为一名中学生,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的面向未来,我会带着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努力学习,成为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庆阳十大好少年王艺哲说。

(摄影:马锦丽)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