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旋律的底色是奋斗与创新

《少年》旋律的底色是奋斗与创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6-05 09: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中国铁路邀请音乐制作人梦然,倾情奉献铁路版《少年》MV。在动人的旋律和唯美的画面中,人们看到了中国铁路的百年巨变,也见证了民族的自强复兴。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几分钟的MV,展现了中国铁路获得的各种成就,从一穷二白建造京张铁路,到雄心壮志铺设电气化,再到风驰电掣迈入高铁时代,背后是一代代铁路人以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铁人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难关,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行业奇迹。从“地无寸铁”到“高铁时代”,中国铁路完成了从追赶到领跑的角色变化,这与人民奋斗、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以千万微砂之力筑堡垒之塔,中国铁路的非凡成就离不开千千万万铁路人的辛勤付出。伟大源于奋斗和奉献,即便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一样可以造就不平凡的业绩。在高寒高铁逐梦奔跑的邢云堂、投身复兴号核心科技研发的张波、以实干担当提升货运量的孟照林、依托慢火车为山区人民服务的阿西阿呷、为中国高铁装上“智慧大脑”的陈志强......像这样无私奉献从而铸就不凡业绩的铁路人并不在少数,他们虽然身处的岗位不同,但是所散发出的奋斗光芒,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们的一言一行,传递出的是新时代奋斗者的奉献理念,他们用担当品格和奋斗精神,凝聚起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引导了行业风气向上向善,在无形中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千千万万的铁路人,以奋斗的姿态,撑起了中国铁路的今天,可以说,他们是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幕后功臣,时代也必将为他们致以礼赞。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为中国铁路所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基础。中国高铁“走出去”鞭策了中国铁路必须更快、更好地发展,回首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三个台阶的跨越,从引进消化到吸收创新,中国掌握了集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车辆控制、系统集成、运营管理于一体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体系。“走出去”促使中国高铁更加先进、成熟、经济、耐用、可靠,对中国高科技产业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同时也带动了上下游科技产业的腾飞发展。正是得益于先进的创新技术,配上日益完善的铁路路网,推动了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0.5~2小时工作生活圈的快速普及,为经济社会注入磅礴动力,快速拉动人文、经济、教育、饮食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反哺了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如果说,中国铁路的发展得益于科技创新,那么科技创新也必将受益于高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匹配的因果关系,终将推动中国铁路的发展迈上更高的台阶。

2030年,中国铁路将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总里程预计达到4.5万千米。这一目标既是压力,也是激励,相信以奋斗和创新为“双核”的中国铁路,必将以朝气蓬勃的“少年”姿态在中国交通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梁忠建)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