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美丽中国

日前,浙江、江苏、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共同启动了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涉及水下、岸边、上下游等全系统9个重大项目。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图景正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美丽中国

来源:央视网 2021-06-05 09: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今天的中国,万物繁盛、生机勃勃,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新时代已经开启。

在河北塞罕坝,数百名志愿者在山坡上种下一棵棵樟子松、落叶松,今年塞罕坝林场已攻坚造林3700亩。

在浙江湖州,工人们正在水体中抛种各类沉水植物,这里将成为一片“水下森林”,抑制蓝藻发生的风险。

在青海三江源,一年一度的藏羚羊迁徙已全面开始,经过多年的保护,藏羚羊种群数量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不足两万只增长到六万多只,从濒危调整为近危物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建设生态文明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美丽环境带来美丽经济。近日,浙江省建德市获得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成效明显县称号。一到周末,秀美的田园风光吸引不少游客,如今生态有机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建设生态文明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擦亮蓝天,守护碧水,各类污染治理更加精准发力,全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今年1—4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4.8%,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1.2%,同比上升6.2个百分点。

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这一重要论述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论和方法论。

日前,浙江、江苏、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共同启动了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涉及水下、岸边、上下游等全系统9个重大项目。

建设生态文明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要加大环境督查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

今天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图景正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