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数学帮:创新培养体系,助推教师成长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5-28 11:12
2021-05-28 11: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其专业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完善的学习培养机制成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为努力锻造一支兼具能力和使命感的师资队伍,极客数学帮立足实际,多措并举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围绕培训学习、分段培养、定级晋升开展多元化培养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持续注入动能,力争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学习赋能,蓄力向前

经过10年的探索实践,极客数学帮已形成一条共识,即:学习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引导学习是培养骨干教师的有效策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加快了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另一方面,由于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广泛,家长和学生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具差异性的高质量知识。这些都要求极客教师持续地学习专业知识,因此我们一直有计划地为他们提供夯实基本功,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知识拓展等方面,多举措实施培训项目。”极客教学统筹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到一系列教师培训项目,在实际践行中持续改善教学技能提升教学品质,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线下集体磨课

通过集体备课,发挥极客教师的集体智慧,探索精心的课程内容设计,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通过练课批课,不断模拟课堂演练,确保呈现更优的课堂效果。

线上专题赋能

进行各项专题培训,提供及时教学方案,近期正在开展季度线上赋能课,助力教师个人成长与职业生涯发展,在实际授课中为教学持续赋能;

定期封闭外训

集合内部杰出教师与行业其他人才,每年举行两次封闭外训,在集训中注重钻研专业知识和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做足准备迎接未来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双周技能测试

每月开展两次技能测试,用末位淘汰制夯实每位教师的专业功底;

内部检测考核

设立质检会进行品质检测,多维度考核监督极客教师的教学工作。

对内教学研讨

内部展开教学研讨会,及时洞察交流政策及学生现状,并提出对应解决方案,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培养模式;

对外论坛交流

对外组织参与中国青年教师论坛,与外界数学教育人士共同交流学习,给予成长空间的同时开拓了极客教师的视野。

教师培养,需顺应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及时创新培训载体,做到力求实效。极客数学帮不断探索培训新形式,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指引教师聚焦课堂,专注学生,进而分析学生的学习差异化,为不同学生匹配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在成长路上精准蓄力。

精准分段,因材施教

秉承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教学的原则,极客数学帮结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及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对教师实施分段培养,从而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情况及需求。极客将小学六年划分为小学低年级段与小学高年级段,小学低年级段(1-3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控力较弱,需要着重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所以极客小低教师往往活泼开朗,表现力佳,有较强的个人风格,从而吸引学生爱上极客课堂,爱上数学学习;小学高年级段(4-6年级)的知识难度增加,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更强的专业素养,深耕该学段学情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迈进下一个学习阶段。

极客数学帮为教师搭建个性化成长平台,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自我,让他们学会展现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技巧,从而通过不同路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助力学生差异化发展。要保持学习成长的内驱活力,除了提供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外,还需辅以相应的教师定级及晋升制度,让每一位教师有足够大的成长空间。

  梯队定级,力争上游

为满足教师的多元发展路径,极客数学帮不断完善多个层级的教师梯队建设,制定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的晋升标准。将日常绩效考核纳入教师发展定级的重要依据,并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形成激励体系,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帮助不同层级教师找准就近发展区。

适宜的晋升机制能为教师工作带来新动力,推动课程优化,提升课程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公司提供的晋升机制调动了身边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着大家主动自觉夯实自身专业水平及教育教学胜任力。从实习到青年再到骨干,在长级的过程中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丰富和完善专业结构,提高教学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实施能力,未来,我还将向更高层级发起挑战!”从“青年教师”晋升为“骨干教师”的一位老师谈到自己的心得体会。

秉承发展性培养理念,经过10年探索,极课数学帮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的自我发展意识,进一步校准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培育出一批批优选教师。未来,极客将持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赋能,助力释放教师的教学潜能,在推动中国教育公平实现的路上,努力贡献一份坚实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