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2020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结果公布,遵义市位列第一。产业强、农民富;环境美、治理优;民风淳、文化靓的乡村振兴遵义“样板”初现雏形。
这不仅是全市上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成效,还能从中看见遵义市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的数字“解码”。“无论是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发展,还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治理应用,无论是农村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还是农产品直播带货的热火朝天,大数据既是有力有效的抓手,又是极其重要的助力。”遵义市大数据发展局负责人说,要树牢大数据思维,充分运用大数据方法,积极推动乡村产业与电子商务、物联网等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劳动力就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数字设施:畅通信息“高速路”
数字设施的跨越提升不仅让乡村走上信息“高速路”,也是遵义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大数据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十三五”期间,遵义市深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大会战,开展了“宽带城市”、“满格遵义”、“宽带乡村”、“小康讯”、“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网络扶贫”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超过90亿元,建成通信基站4.38万个,农村地区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实现100%全覆盖,建成开通5G基站近2878个,省网骨干带宽达3680G,全面完成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宽带乡村试点建设并通过验收。
随着数字设施的更加完善,视频通话、直播带货、电商网店等方式快速走进基层群众的生活,不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创造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截至目前,遵义市习水、湄潭、桐梓3县建成电商驿站10个。15个县级智慧服务中心,通过本地自建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带动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5亿元。成功获批中国(遵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建设,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30%。
数据平台:黔货出山“加速器”
湄潭祥农云平台通过对茶园现场的传感器实时信息采集,生成茶叶生长过程追溯报告。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形成正向溯源和反向鉴真相结合,用最便捷的方式,推动地方品牌保护,提高商品价值,助力黔货出山。
红花岗区海龙镇贡米村的智能化生态种养循环体实验基地,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着力打造智慧循环农业……各类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应运而生,不仅聚焦各类农产品的集中展示,而且还成为黔货出山的“加速器”。
2020年,遵义市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智慧云平台建成,通过“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构建“1+15+X”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即打造1个大数据平台,整合15个县级配送服务中心,形成了“管理与服务并行、餐桌到田间全覆盖、绿色安全可管控”“跨部门、跨地域、跨产业发展”的遵义农产品产销对接新模式。这不仅为遵义市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大数据支撑,更让遵义农产品乘上网络快车“泉涌”出山。
如今,大数据平台的广泛应用,让市场就在“家门口”,让客户就在“手机上”,“黔北粮仓”真正加快变成“黔北钱仓”。截至2021年4月,遵义市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智慧云平台已在全市已覆盖12个县(市、区)、2855个采购单位、66个农产品配送企业、约53万用餐人员,累计完成交易订单约24万单,实现交易额4.74亿元。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大数据战略行动的深入实施,大数据赋能的现代农业将更加绿色、高效、智能、智慧。”遵义市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数字治理:管理模式“新变革”
龙溪镇作为余庆县数字乡村试点乡镇,先行先试,把便民服务、村民自治、数字农业等作为发力点,不断推进基层组织数字化、集体经济组织数字化、民营经济组织数字化、产业数字化,让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由点及面,纵观全局,数字治理带来管理模式的“新变革”,这些都是遵义积极探索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乡村数字治理新模式,借助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2020年,遵义市建成的“遵义市防贫监测预警帮扶平台”,有效融合公安、民政、医保、教育、住建、人社等部门1487万条数据信息,完成对243617户的监测,实现了平台联动核查管理、防贫帮扶管理、行业数据管理、成效评估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动态监测预警等功能,从源头上有力有效防止返贫发展。与此同时,还建成就业务工综合服务平台,以大数据应用高效完成的人岗智能匹配和就业信息推送,实现群众就业、企业招聘双向精准化,促进稳定就业。
遵义市委明确,要立足遵义实际,树立抓产业就要抓数字化转型、管行业就要管数字化发展的思维,超前谋划、主动出击,努力在数据应用上下功夫,做足“大数据+生产”、“大数据+生活”、“大数据+管理”等融合发展文章,为努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指明前进方向。
数字领航,智绘遵义。今后,遵义市将坚定不移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建设大数据服务集聚区,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社会治理、服务民生深度融合,不断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乡村全面振兴、经济加快发展,为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