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人员在“世界内陆最低处”发现花条蛇属蛇类新种

(记者 贺劭清)记者25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近日该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新疆艾丁湖畔发现花条蛇属蛇类新种——吐鲁番花条蛇(英文名称为“Turpan sand snake”)。

中国科研人员在“世界内陆最低处”发现花条蛇属蛇类新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05-25 14: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新社成都5月25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25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近日该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新疆艾丁湖畔发现花条蛇属蛇类新种——吐鲁番花条蛇(英文名称为“Turpan sand snake”)。迄今为止,吐鲁番花条蛇是唯一模式产地位于新疆的蛇类,也是新疆唯一的特有蛇类,还是花条蛇科(属)蛇类唯一由中国学者命名的物种。

据了解,“吐鲁番”在维吾尔语里是“低地”的意思,以艾丁湖为中心向下凹陷,最低处海拔?154.31米,成为了“世界内陆最低点”,仅次于死海(?413米),又有“世界第二低地”的美誉。吐鲁番花条蛇是花条蛇属在中国分布的第2个物种,也是已知的世界陆生动物模式产地海拔最低的物种。

花条蛇属隶属于花条蛇科,该属目前已描记有34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其中只有少数种类发现在非洲以外,例如阿拉伯半岛、中东和亚洲大陆。花条蛇因其行动极快,又名“子弹蛇”,是生活在荒漠、半荒漠的典型蛇类代表,其分布横跨整个亚洲中部干旱区。

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宪光介绍,一个地区生物区系的演变过程通常和地质气候变化紧密相关。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下,艾丁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也逐步恢复。吐鲁番盆地是干旱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应加强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及栖息地的保护,从而保护这些珍贵而独特的生物资源。

该报道相关研究成果以“A new species of Psammophis(Serpentes: Psammophiidae) from the Turpan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分类学期刊《Zootaxa》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陈敏莉硕士研究生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郭宪光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完)

(贺劭清)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