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悼念袁隆平见闻:泪飞化作倾盆雨

群众悼念袁隆平见闻:泪飞化作倾盆雨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5-24 11: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5月24日长沙讯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当天下午,载着袁隆平遗体的车队,缓缓从医院驶出,闻讯赶来的群众手捧鲜花,在雨中追着车队,一路高喊“袁老,一路走好!”声音在天空久久回荡,悲伤的脸庞已经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沿途的汽车纷纷停车,集体鸣笛致意。大雨中,人们追着车队,沿途经过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一直到目的地明阳山殡仪馆。

5月23日,细雨凄凄,哀伤的情绪笼罩整个长沙。此前的22日晚间,媒体发布消息,根据袁隆平院士丧事从简的遗愿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23日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不安排接待群众前来悼念。

然而,不接待的预告无法阻挡汹涌而至的人群。明阳山殡仪馆位于长沙市郊,位置偏僻。不到早上9点,殡仪馆周边已经人满为患,自发前来悼念的群众排起了长龙,一眼看不到尽头。车流暴增,道路阻塞,人们便结成长长的队伍,步行数公里,只为看袁隆平最后一眼。

5月23日,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明阳厅内络绎不绝的人群。

在明阳山殡仪馆明阳厅,正前方悬挂着袁隆平遗像。这是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的袁隆平,面带微笑,目光坚毅。前来悼念的人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一一进入厅内,向袁隆平遗像深深鞠躬。

蒙蒙细雨中,送别袁隆平的队伍从明阳厅一直绵延到数公里开外。长长的队伍中,有的拖家带口,有的坐着轮椅,有的拄着拐杖被人搀扶,大家护着手中的鲜花,神情肃穆,难掩悲伤。

明阳厅外,献花汇成海。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往后每当风吹稻香,我们都会想起您!一路走好,袁爷爷!”“高山仰止,音容宛在!”“先生千古!”……鲜花上的留言帖让人动容。一些群众把鲜花放好,望着袁隆平的遗像便止不住流泪。

送行的队伍中,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写满了悲伤。作为家喻户晓式的人民科学家,袁隆平在年轻人中备受推崇。今天,这位全民尊崇的科学“明星”,真正成了顶流般的存在。

在悼念现场,一位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说,“袁老在2年前的开学典礼上对我们讲述了他毕生的梦想,他的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今天来想对袁老说,这两个梦我们会帮您实现的!”

5月23日上午,明阳山殡仪馆明阳厅外铺满群众的献花。

7岁的周喻琪拿着自己绘制的水彩画《稻花香里说丰年》,与父母来到殡仪馆,送给她的“袁爷爷”。“袁爷爷是个了不起的人,教导我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声音稚嫩而坚定。

坐着轮椅来到殡仪馆追思的赵媛,曾经得到过袁隆平的题词,与袁隆平的合影至今仍然挂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昨天下午听说袁隆平去世的消息后,赵媛带着合照,从永州赶到了长沙,只为看袁隆平最后一眼。

江西青年刘宇手捧6束鲜花,向着袁隆平的遗像长时间深鞠躬不起,直到工作人员提醒,才不舍地退出大厅。排队1个多小时换来这短短一分钟的悼念让他倍加珍惜。刘宇曾与袁隆平有过一面之缘。“10年前在一次会议上,我近距离见过袁老,至今难以忘怀。今天我是带着一家人的心愿来看望袁老的,他是我们全家人的偶像。”刘宇说。

“我和他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无法来到现场的人们在网上集体追思,网民的留言引发无数人共鸣,马上成为网络热评。

5月23日上午,群众排队进入明阳山殡仪馆悼念袁隆平。

由于悼念的群众太多,长沙市内许多地区的菊花、白百合等花种被抢购一空,许多花店已经找不到进货源。

在悼念厅里的花海中,不时能看到留有北京、江西、湖北、云南等城市标签的献花。许多无法前来缅怀袁隆平的外省群众,通过网络订购鲜花,经外卖员送至殡仪馆遥寄哀思,数千公里以外的新疆、西藏也有人在网约平台下单送花。

在殡仪馆排队的人群中,总能看到有人手捧未经包装的野生菊花。由于买不到鲜花,他们只能从郊区的田野和山坡上采摘几束野生菊花,“献给心中永远的袁老,也算是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

当天下午,尽管交通堵塞,人满为患,前往殡仪馆的群众却越来越多。现场安保人员介绍,前来悼念的群众保守估计超过10万人。免费接送、免费送花、免费提供口罩、免费提供矿泉水……在殡仪馆外,许多热心的市民主动做起了志愿者,为前来悼念的群众提供免费服务。

5月23日,明阳山殡仪馆外正在排队的青年手捧鲜花,神情肃穆。

“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雄伟不朽的中国丰碑。”“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袁隆平长期工作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墙上,贴满了全国各地200多家单位和个人向袁隆平院士家属发来的唁电,冒雨前来悼念的群众与袁隆平生前同事合唱由袁隆平作词的《我有一个梦》,向袁隆平表达深深的思念。

在袁隆平曾工作生活了37年的怀化安江农校,大量自发前往悼念的群众在袁隆平院士题写的“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纪念牌前致哀。正是在安江那一片闭塞中,袁隆平用超越时代的视野,找到了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粮食“秘钥”。

在袁隆平同志网上悼念厅,1000万网民献花致祭,表达哀思。

……

禾下乘凉梦未圆,泪飞化作倾盆雨。今天,无数人都在缅怀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灵魂之一,他的精神遗产正照亮着后来人前行的脚步。

(朱友芳 图文报道)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