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惠婷周晓荷
地下30米,幽深隧道里,盾构机轰鸣着。3平方米的主机室,三四十摄氏度的高温。母永奇头戴安全帽,盯着屏幕上的一项项数据,一毫米一毫米地矫正着盾构机的前进方向。这就是母永奇的日常工作。25岁那年,他来到郑州,入职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从此与盾构机为伴。不久前,这位盾构主司机、隧道工高级技师,捧回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母永奇个子不高,话不多,但一说起盾构机,话就停不下来。
一台最普通的盾构机也有几百吨重,集五大系统30余个子系统于一身;主司机要控制着它按设计路线掘进,否则隧道两端无法连通。同时,还得留意特殊地质等因素,确保施工安全。
他用最“笨”的方法去学:拆装零件、研究图纸、啃专业书。“那时候,我梦里都在开盾构机。”母永奇说。
狭小的主机室,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高温、粉尘、潮湿、噪音笼罩的环境,远离亲友身在异乡的孤独……盾构主司机的“职业寿命”往往只有三五年,而母永奇一干就是10年。
10年间,他驾驭着盾构机四处转战,参与郑州、成都、广州、深圳、宁波等地隧道建设;翻阅了200余万字的技术资料,牵头编制了12本盾构施工专项技术方案、施工手册……昔日的“新手小白”变成了“地下先锋”。
“我是世界上驾驶速度最慢的司机,也是最‘计较’的司机。”这是母永奇的玩笑话,却也是真心话:盾构机的行进是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他“毫厘必争”。
挑战2毫米。那是在宁波地铁1号线施工中,盾构机需要穿越铁路、文物保护等特殊地段。母永奇团队日夜攻关,将地表沉降控制在了2毫米以内,创下同等施工条件的世界纪录。
挑战48小时。郑州地铁2号线建设中的一段是砂质地层,地表沉降不好控制,盾构机“栽头”严重。“永奇,你上吧!”在同事的鼓励下,母永奇进入主机室。“巨龙”的头昂起又落下,落下又昂起,一秒、两秒、三秒……掘进姿态终于保持住了,两天两夜也过去了。他在大家的欢呼声中爬下盾构机,一下子瘫在地上。
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参与建设国内最大直径盾构隧道——深圳春风隧道;参与建设世界最大直径水下铁路盾构隧道——佛莞城际铁路狮子洋隧道;提高大直径泥水盾构机刀具“寿命”,把原来每掘进20环也就是约40米换一次刀具,提升到每掘进60环换一次刀具,远超国际水平。
和同龄人相比,母永奇的生活略显单调,宿舍、工地两点一线。他说,最亏欠的就是家人,“父亲生病做手术时,我还在开着盾构机。我离家时,儿子刚出生,再回去他就快两岁了。”
“没想过换岗吗?”记者问。他摇摇头,说:“累的时候,翻翻家人的照片,睡一觉,就好了;坚持不住了,想想外公,想想工作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就过去了。”
如今,母永奇有了个人工作室,带领更年轻的后生攻克技术难题,完成创新成果34项,使我国盾构掘进相关技术领跑世界。20余名盾构主司机在他的培养下成长起来。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