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20个村子走出去,“万物上云”里的乡村振兴故事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5-21 16:47
2021-05-21 16: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自去年脱贫攻坚收官后,2021年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乡村振兴大潮中,村官拿起互联网产品记录乡村振兴中的点点滴滴、不少农村青年毅然辞职返乡创业、孩子们开始获得更多看书学习的机会梦想走出大山……

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腾讯进行了第四次战略升级,明确将“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纳入公司核心战略。“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与2018年“930变革”确立的双引擎——“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将共同筑成腾讯新的增长底座,未来将牵引所有核心业务。

这是一次主动的自我进化和升级,在这份财报中也有对应阐述。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作为服务广大用户及企业客户的科技公司,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社会责任及通过创新缔造重大社会价值的机会。近期的战略升级以及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的设立,将会使我们对社会产生更多正面的影响,并且引领腾讯踏进新的发展阶段。”

不难看出,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作为平台的建设者和渠道的提供商,正在给乡村一个更好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云产业链走向成熟,万物上云中

新基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未来中国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将一定程度取决于信息资源的占有程度。”今年初,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在2021中国数字乡村产业高峰论坛上提出,应着力提升农村“新基建”发展速度,实现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入融合,通过打造数字乡村实现城乡均等化目标。

在三年前明确产业互联网战略转型后,腾讯就持续在加大数字新基建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全面投入这场社会数字化大潮中。

腾讯2021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腾讯在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投入持续增加,大数据、云计算相关的资本开支同比提升20%。

腾讯表示,在企业服务方面将会进一步投资在人才及基础设施等领域。例如将加强效率办公SaaS产品及安全软件,以及与SaaS供应商及独立软件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对它们的投资,以支持客户的数字化需求。

在云产业链中,大量中小企业聚集的是SaaS应用领域,而大企业的责任和资源优势在于做好底层基建、搭建技术平台。预计未来三年,腾讯将助力10万家客户和1万个SaaS应用实现高效连接,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企业应用连接器。

2020年8月,工信部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启动,目的就在于用平台思维在“供给”与“需求”之间架起桥梁,让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快速找到市场,让中小企业找到适用、好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

在AI精准赋能中小企业对接活动中,腾讯云AI主动协调资源,积极配合活动的支撑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赋能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

从底层设施到平台到应用,整个中国云产业链日益走向成熟,加速各行业数字化进程。目前以腾讯云为例,他们深扎行业的速度明显加快,在“开放共赢、产业共建”中,已经在互联网、教育、金融、政务、医疗、工业、零售、交通、文旅、能源、传媒、地产等十余个行业深耕,助力各行业数字化“百花齐放”。

基地上云、企业上云、公共服务上云、人才上云、政务上云,就连传统文化也能插上数字化的翅膀,焕发新机。

今年4月份,腾讯吧2500年历史的大运河上云了。腾讯云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知识图谱、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多个数字文化领域的国内创新平台和应用。通过数字化、可视化保护传承大运河文物和文化资源,多维度展示千年运河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也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科技助力。

image.png

“连接”打开新天地,带着20座村子走出去

在各行业上云的过程中,效率提升是重要一方面,同时,新技术也带来了更大规模的数字化普惠。

云资源不断下沉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主动接过互联网工具,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与更大的世界接轨,这些新连接工具是互联网产品创新的产物,更是云、大数据等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果实。

1976年,欧阳日烈出生在河源市船塘镇李田村,自幼被奶奶带大。年仅18岁时,他就进入东莞市供电局,当了一名电网维修员。2017年,已是不惑之年的欧阳日烈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他辞掉东莞市供电局年收入20多万元的稳定工作,接着卖掉东莞的住房,返乡创业。

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公司业务接近停摆,欧阳日烈开始尝试视频号。他的视频号定位主要以乡情、亲情、友情为主,是他在乡村工作和生活的vlog。因为“点赞”让县里、镇上好多人认识我,有些领导一见面能喊出他的名字。在视频号里私信他,要请他吃饭。

欧阳日烈每天去各个村庄拍摄,把大家的故事装进他的视频号,因为免费帮忙,到目前为止,他接过很多乡亲们送的鸡蛋、猪肉、蜂蜜、红包,感动之余,也让欧阳日烈更肯定了自己的视频号定位。

在镇上木棉花开的活动当天,他还召集了全镇各村农民卖农产品,在微信视频号团队张斌的鼓励下,欧阳日烈开始了人生首次直播——卖油果,从语无论次到开口就来地介绍家乡和日常的的工作,误打误撞地竟然在一天内把所有油果都卖完了。

如今,欧阳日烈已经与河源等地的20座村庄进行了合作。他分析说,“我和不少村干部刚开始交流的时候,一些概念和想法,怎么说都很难让他们听懂。直到我们实实在在把客人带进来了,他们才渐渐知道我的用意。所以我觉得乡村并不是缺资源,而是缺适当的人把资源营销出去。”

目前直播技术、视频号短视频都深入到三四线乃至更下沉地区,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数字化帮手。4月22日,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字化就业新职业新岗位报告》显示,视频号的运营者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分布比例已达42.1%。

在甘肃省渭源县,会川镇村官通过视频号记录全村13504人脱贫的过程。在广东省河源市、天津蓟县、湖北孝昌、江苏徐州等等,遍布全国的村官、农户在视频号里直播带货,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在助力乡村振兴中,腾讯还专门推出了“为村”,这是一个专门为乡村打造的低门槛、易操作的村庄数字化开放公益平台,目前已经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6283个村庄和社区,认证村民超过253万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业农村部依托“腾讯为村”平台开展调查,及时了解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春耕复产、返城复工等情况,为精准防控提供了工作依据。

不仅是搭建数字平台,数字化通过各种形式在深入乡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在5月15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携手国家发改委国际司、腾讯等,共同举办乡村就业培训专项活动,培训内容就包括微信视频号的使用、运营、直播带货和声音变现、职业发展规划等等,目的就是帮助中小企业家、在校大学生、宝妈等群体提升职业技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注入数字化的新能量,实现新发展。

image.png

本文图片来源:广州日报、腾讯云公众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