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算盘”落户对外经贸大学

“陈云算盘”落户对外经贸大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5-21 16: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北京5月21日电(记者 邹硕)5月20日,第四届贸大古籍保护论坛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中国珠算博物馆、唯品会公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主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持珠握算,学以成人”, 围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珠算”在铸魂育人、科学研究、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价值展开。会上,受中国珠算博物馆的委托,原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赠送了“陈云算盘”。这把算盘是1970年代陈云同志在杭州使用过算盘的复制品。

受原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委托,学校领导代为朗读致辞稿,陈元副主席强调,要把中国珠算的故事讲给世界听,不忘本来,加强对“中国珠算”的当代保护。深化对中国珠算的技艺的传承。要吸收外来,为“中国珠算”的发展提供新视角,推动传统珠算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性珠算文化交流对话,展示我国珠算文化保护和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珠算研究的话语权。要面向未来,铸魂育人,培育“中国珠算”的新动力。深化中国珠算的育人价值。善用中国算盘背后负载的红色故事,重视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在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使红色基因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融合,融入血液、浸入心扉,培育“中国珠算”未来的新动力。

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巡视员马盛德在发言中表示,珠算是古人智慧的创造,在中国传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珠算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加减乘除的工具,也是为中国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功臣”,更是将经贸和非遗结合的一个重要纽带,将珠算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与经济联结,是非遗在教育界的良好推进的重要体现。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秘书长赵相翼在发言中说,珠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20世纪以来,在珠算基础上发展的珠心算为珠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始终秉持“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挖掘珠算的科学文化内涵,着力实现文化遗产功能价值,大力培养非遗传承人,坚持探索珠算传承发展的教育体制,不断开创珠算心算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珠算博物馆馆长王海明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加了会议,他说,传承珠算非遗的梦想不是仅靠哪一个人一次能完成,它需要无数人、无数代的传承与努力。希望可以借此契机,让大家于时空嬗变中了解珠算,喜爱珠算,让这项非遗活在当下,传于后世。

校党委书记蒋庆哲在发言中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成长的高校,学校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红色文化已经融入这座大学的基因,构成了大学文化的鲜明底色,铸魂育人思想引领,浸润滋养着在学校的每一位师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陈云算盘”背后的政治意义,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认真学习贯彻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高校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健全高校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阐发“陈云算盘”背后的文化意义。推动传统“中国珠算”与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的融合。聚焦融汇古今,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凸显旧珠算与大数据一脉相承的历史演进脉络,深化新时代背景下的学校数字经济实验室建设,推动大学校园的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经济理论研究。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小锋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文化思想资源,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高校要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重温红色记忆、讲述感人故事、阐释党史启迪,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总结阐释百年党史,让历史照亮未来。

学生代表段明远同学朗读了“陈云家书”,这是一份陈云同志写给自己孩子的书信,段明远同学说,这封家书选自《陈云文选》,寥寥数语却深刻体现了陈云同志笃学、淡泊的家风,深刻感受了他与每一位普通父亲一样的浓浓的父爱,这篇文章感人至深,教会我们读书看报的方法,今天依旧对我们很有意义。

论坛上,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秘书长刘芹英博士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珠算表演以及中国珠算成功申遗及其文化价值的专题讲座。

(邹硕)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