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所发现2.44亿年前最大的基干辐鳍鱼类:张氏翼鳕

《古脊椎动物学报》在线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云南罗平发现一种大型的古鱼类化石,命名为张氏翼鳕。它体长约30厘米,长着大的口裂和锋利的牙齿,是2.44亿年前罗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基干辐鳍鱼类掠食者。

古脊椎所发现2.44亿年前最大的基干辐鳍鱼类:张氏翼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5-21 14: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张氏翼鳕复原图

中国日报5月21日电(记者 张之豪)5月18日,《古脊椎动物学报》在线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云南罗平发现一种大型的古鱼类化石,命名为张氏翼鳕。它体长约30厘米,长着大的口裂和锋利的牙齿,是2.44亿年前罗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基干辐鳍鱼类掠食者。

张氏翼鳕正型标本

辐鳍鱼类是现生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其最早化石记录为4.1亿年前的晨晓弥曼鱼(约10厘米长)。约在3.8亿年前,辐鳍鱼类的近亲,肉鳍鱼类,开始登上陆地,演化出包括人类在内的陆地脊椎动物,而一直在水中生活的辐鳍鱼类历经沧桑,经过中生代辐射演化,逐渐占领了地球水域的各个生态位。翼鳕是辐鳍鱼类的干群,过去主要发现于早三叠世的马达加斯加、欧洲和北美的海洋环境,一度被认为是早三叠世的标志性鱼化石。2014年徐光辉研究团队在云南罗平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发现翼鳕属新种(命名为尼尔森翼鳕),揭开了该属在亚洲过去不为人知的演化历史,表明中三叠世华南海(古特提斯洋东缘)可能是翼鳕的避难所。

张氏翼鳕副型标本

最近徐光辉研究团队对罗平生物群的持续研究中再次发现了翼鳕属新物种,即新报道的张氏翼鳕,种名献给导师张弥曼院士。张氏翼鳕的发现进一步增加了我们对翼鳕属多样性的认识。张氏翼鳕的体长约为尼尔森翼鳕体长的2.3倍,其在颅顶骨骼形状、鳍条和鳞列数量上易于与后者相区分。它体型流线,口裂大,牙齿锋利,是一个快速游动的捕食者,可能以浮游无脊椎动物和体型较小的鱼类或鱼类幼体为食。结合近年来大型海生爬行动物和云南暴鱼在罗平生物群中的发现表明,一个成熟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在中三叠世早期的华南海已经建立起来。

张氏翼鳕最大个体

论文由徐光辉及其研究生任艺合作完成。该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前沿科学重点专项的资助。

张氏翼鳕与其他翼鳕头骨比较

 

(张之豪)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