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旭鹏 黄彪)“虽然我们蒸汽机车首批机组成员大多都已离世,但是看到蒸汽机车的老物件,也想让下一代人能了解新中国建设之初的这段光荣历史。”话到动情处,95岁的退休火车司机杨道芳看着手机中南昌局集团公司向塘机务段段史网上主题展馆的老物件,深深叹一口气,眼眸带有泪珠,深情凝视着照片许久,忆起了往昔烽火岁月。
1946年,为了支援解放战争,缓解铁路运输运力不足的困难,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们开展了“死车复活”运动。在东北解放区哈尔滨到满洲里铁路上的肇东车站,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们,克服重重困难,抢修出了一台蒸汽机车。
为了激发工人阶级跟党走的决心,扩大党的影响,经上级批准,这台蒸汽机车得由业务精湛的先进党员值乘。因为工作成绩突出数次立功,1945年经组织推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与1946年经过千挑万选,年仅20岁的杨道芳被幸运地选入当时的该机车机组,担任机组司炉员。
从1946年到1947年,新上线的蒸汽机车主要承担运送部队和战争物资的任务。当时有这么一句响亮的口号:“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蒸汽机车就开到哪里。”从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到平津战役,食物匮乏,粮食没有盐,机组成员就到地里挖土豆吃;燃料匮乏,缺少煤,就把豆饼或黄豆打碎就着烂木头当燃料。
那时,该蒸汽机车的9名机组成员“以车为家”,吃、住都在车上,在高强度、高负荷的行驶工作中,机组成员都忍受疲劳抢着上。闲暇时,大伙就认真阅读学习政治理论书刊,党员先锋模范的精神带给他们不懈的坚持和无穷的动力,大家都已把自己的命运与劳动模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回忆起在全国解放前夕,该蒸汽机车曾遭遇到最危急的一次险情。“记得有一次,我们值乘的蒸汽机车奉命赶往险情地运送救援物资。险情现场伤亡惨重,许多人赶来救援。这时,空中突然出现国民党飞机轰炸扫射,后果可想而知。万幸的是,机组成员及时跳车,跑进铁路两旁的玉米地躲避,得以幸免。以后的日子里,面对数不清的险情,机组成员临危不惧,冒着枪林弹雨,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务。”说话间,老人杨道夫芳握紧了拳头,眼神异常坚定。
1949年2月,因工作需要,杨道芳调离。临别时,他流着热泪,满含深情地最后一次擦拭他饱含深情的蒸汽机车。随后,他随着解放大军一路南下,渡长江、战上海,并在全国解放后又投入到了浙赣铁路的抢修大战之中,并一直在向塘机务段九江运用车间工作直至1980年退休。
退休后,杨道芳没有一刻停止对该蒸汽机车的思念,只要报纸上出现党员先锋号的信息,他都会细心收集和保存。他说,很珍惜这段经历。而他所热爱的铁路也没有忘记他。在1957年8月25日,该蒸汽机车以实现了安全行车100万公里,原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签署表彰命令,杨道芳的名字赫然在列。
蒸汽机车承载着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历史,该机车不仅是镌刻在杨道芳心中永恒的丰碑,更是承载着无数个铁路人的勤劳智慧、朴实勇敢的血与泪,纪念在两条延伸的钢轨上写就那段永不磨灭的历史。
奋斗依旧是我们的时代主题,而奋斗者的姿态则是新时代最美的风景。如今,复兴号高铁奔驰在祖国的广阔大地上,见证着幸福生活是一代一代人接续奋斗出来的。
(王旭鹏 黄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