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河南,请赴一场博物馆之旅

5月17日,一群中学生在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参观,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博物馆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同时,博物馆的形式、内容不断丰富,也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色彩,赓续了文脉,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

来河南,请赴一场博物馆之旅

来源:大河网    2021-05-18 07:40
来源: 大河网
2021-05-18 07: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17日,一群中学生在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参观,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牛书培 摄

河南日报记者 张体义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我省很多博物馆都将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

目前,河南已有各级各类博物馆近350家,基本形成了以省级博物馆为龙头、市县级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和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在城市飞速发展、博物馆不断成为热点的当下,博物馆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公众、传承文化、滋养文明?近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传承有序河南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河南省博物馆学会副会长、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说,河南除了四大古都,还有为数众多的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大量的历史名镇、名村、历史街区,这些古都、名城、名镇、名村可以把河南的历史串联起来。历史文化名城资源多、名人多、文化传承有序,为博物馆创新传承提供了坚实基础。

河南省博物馆的数量在全国可以排在前几位,这和河南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关系密切。河南四大古都的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洛阳致力于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各类博物馆已超过100家。郑州正在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双百工程”,计划建设100家以上博物馆、100处以上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开封、安阳等地也都有一些富有特色的博物馆。

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博物馆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同时,博物馆的形式、内容不断丰富,也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色彩,赓续了文脉,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

百花齐放各类博物馆发展迅速

张得水说,近年来非遗类博物馆数量快速增长,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提出,要创建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张得水认为,建设门类丰富、群众感兴趣的小型博物馆,是一种很好的尝试,特色博物馆建设可以考虑与文化旅游、民宿建设开发统筹起来,目前一些古城历史街区的博物馆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在我省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一批非国有博物馆异军突起。那么,非国有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河南省民办博物馆协会理事长、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馆长何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全省非国有博物馆已经超过了150家,发展非常迅速。这些非国有博物馆大多集中在历史文化名城里,一些城市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国有博物馆。国有博物馆以综合性、行业性、遗址性博物馆为主,非国有博物馆则以专题类博物馆为主。如果说国有博物馆是“大而全”,非国有博物馆则是“专而精”“小而美”;如果说国有博物馆构成了一个城市的历史脉络与框架,非国有博物馆则为城市丰满了血肉,使城市更有温度。

因城施策在凝练城市文化内涵上下功夫

何飞说,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郑州、开封、洛阳等地都出台了专门的非国有博物馆扶持政策措施。一些分布在历史街区、景区的特色非国有博物馆已经成为当地文化的一个亮点。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非国有博物馆在场馆建设、日常运营、发展前景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实际的困难,未来的路怎么走?何飞认为,还需要大胆探索、悉心研究。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记录过去、反映现在和启迪未来的重要使命,成为让文物“活”起来、传承城市文脉、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着力点。不同的城市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诞生了不同的博物馆,也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发展之路。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河南调研时说,希望在博物馆建设中,注意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突出特色,在挖掘凝练城市文化内涵上多下功夫,在博物馆建设统筹规划布局上多下功夫,最终形成能够代表城市文化特质的博物馆体系布局。

张得水说,一件件青铜玉器、一片片竹简木牍,不仅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滋养文化血脉的“活水”。与古老的文物“对话”,不仅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也能让更多人触摸历史脉搏、感知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未来,博物馆如果能让更多人与优质文化资源相遇,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博物馆热”就能持续下去,“博物馆里的文化”就能直抵人心。

(郭同欢)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