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5月17日内蒙古电 (记者 杨泽坤)蒙古族刺绣已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文化旅游的一张特色名片,通过蒙古刺绣产业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与创收方式的农牧民群众,在科尔沁草原上垒起了绿色低碳的“金山银山”。
2016年,科右中旗从精准扶贫出发,把蒙古刺绣作为特色产业扶贫的重头戏。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的关怀下,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逐步摸索出“企业+协会+基地+农牧户”的路子,先后扶持成立了蒙古族刺绣产业基地、图什业图民族手工艺协会等组织,带动2.6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并带领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提高2000元,绣出了乡村振兴美好前景。
2019年4月,该旗退出国家级贫困旗县序列,并精心打造了蒙古刺绣文化博物馆,把1702种刺绣产品分成七类向公众展出。
在刺绣车间工作的“一级秀娘”梅荣说,以前带着母亲四处打工,如今刺绣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订单越来越多,一年收入6万元不成问题,我相信只要踏实肯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城里买房成家。”
金莲是哈吐布其嘎查的脱贫户,在科右中旗的政策下,她通过蒙古刺绣培训,靠一双巧手致富,从一开始绣3000元-5000元的绣品,到如今承接1万元以上的订单,为自己绣出了个崭新的人生。
(杨泽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