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哪些显著优势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哪些显著优势

2021-05-13 14: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的制度体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国家长治久安、为社会和谐稳定、为人民幸福安康提供了坚实支撑。

全国一盘棋,国家治理体系高效运转,彰显决策体制优势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党的领导。党中央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采取正确策略,从容应对风险挑战,朝着目标任务奋勇前行,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党内实行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保证了决策科学管用、高效有力,能够及时应对、迅速落地,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避免了像有些西方国家那样出现利益集团施加影响、政党之间互相倾轧、三权分立相互掣肘,从而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和冗长的决策过程,甚至出现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

集中力量办大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彰显举国体制优势

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优势。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极端困难、技术基础薄弱、帝国主义封锁等严峻条件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等,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党领导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建设修建世界上最大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收获了“天眼”探空、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大飞机首飞等一系列科技成果,创造了中国式奇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党能够举全国之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

广泛发动人民群众,集民智汇民力,彰显动员体制优势

利用既有的组织体系和社会治理架构,迅速有效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是中国治理体制区别于西方治理体制的又一个显著优势。新世纪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党和政府主导、单位、企业和城乡社区及社会组织协同、广大群众积极投入的新型社会动员体制,在组织发动群众方面建立起畅通有效的渠道和方式。这种新型社会动员体制,在应对重大突发危机时具有显著优势。当新冠肺炎疫情汹涌来袭时,中国充分发挥动员体制,最大限度组织群众、凝聚人心,很短时间内进行了强有力的组织动员和社会动员,使亿万人民自觉拧成一根绳,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构筑起群防群治齐心抗疫的严密防线。

统筹调配力量,加强协同协力,彰显协作体制优势

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大协作,这也是中国治理体制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势。同西方治理体制更加尊重个体和区域的独立性相比,中国更加重视人与人、部门与部门、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援、相互配合,全面整合资源、统筹调配力量,为国家发展所用,为人民所用。在脱贫攻坚战中,党和政府发挥东西部协作体制机制优势,通过“结对子”,携手开展对口扶贫协作,走出一条“政府援助、企业合作、社会帮扶、人才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东西扶贫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新路子。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立行立改纠偏,彰显监督体制优势

衡量一种治理体制是否成熟有效,最重要的一点就要看它在关键时刻究竟有没有发现问题并纠偏纠错的机制和功能。我国治理体制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形成了不断完善的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种监督协调贯通,充分发挥了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有效避免和纠正了决策偏差、失误失效以及干部执行过程中不担当不作为甚至产生腐败等问题。(常梦茹,本文刊登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年5月13日理论周刊第8版)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