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初步建成技术先进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全省乡镇覆盖率100%

根据了解,我省初步建成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体系,24小时晴雨预报、高温、低温预报准确率达到90%、80.1%、82.1%,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提高至89%,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至50分钟。

河南初步建成技术先进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全省乡镇覆盖率100%

来源:顶端新闻·大河报    2021-05-13 07:30
2021-05-13 07: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刘瑞朝

影响我省的主要气象灾害,你知道哪个是第一位吗?干旱居首位,暴雨洪涝次之。1978年以来干旱和洪涝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约占农作物总受灾面积的81%。

根据了解,我省初步建成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体系,24小时晴雨预报、高温、低温预报准确率达到90%、80.1%、82.1%,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提高至89%,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至50分钟。

灾害

我省主要气象灾害:干旱居首位,暴雨洪涝次之

2021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根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自然灾害多样性、突发性、极端性日益突出,放大效应、连锁效应日益突显。

气象灾害占全部自然灾害的比例达到70%以上,气象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气象防灾减灾作为自然灾害防御链条第一环,是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记者昨天从河南省气象局了解到,影响我省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风雹、低温冰冻、雪灾、高温、雾霾等,其中干旱居首位,暴雨洪涝次之。根据统计,1978年以来干旱和洪涝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约占农作物总受灾面积的81%。2014年6至8月,全省出现1951年以来最严重夏旱,给农业生产、城市运行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我省干旱灾害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全省大致有5个不同类型的干旱区,受干旱威胁最大的是豫北干旱区,主要以春旱为主;豫西浅山丘陵~南阳盆地~淮河以北干旱区以伏旱为主;豫东平原干旱区以初夏干旱为主;豫西山区干旱较轻。

我省暴雨洪涝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周口、漯河、驻马店、信阳一带及商丘、南阳局部。另外,河南地跨4大流域,暴雨对黄河、淮河、海河流域防汛压力较大。黄河流域地形复杂多样,暴雨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等次生灾害影响严重。

另外,河南冰雹易发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及丘陵地带,大风西北部多、东南部少,中部和东部平原则易遭强对流天气带来的龙卷风灾害。寒潮冷空气过程在豫北北部及淮河以南地区发生较为频繁。河南省雾日数分布总体来说是东多西少,中东部平原区和豫南大部是雾的多发区。

提升

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90%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至50分钟

据河南省气象局有关人士介绍,“十三五”以来,河南省气象部门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力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态良好持续贡献气象力量。

初步建成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建成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结合、门类较为齐全、技术先进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现有地面气象观测站2662个,全省乡镇覆盖率100%。建成了9部雷达组成的全省新一代天气雷达网,初步建立了生态环境、农业、交通、旅游等专业气象观测网。

气象预报预测能力稳步提升。初步建立从短临、中短期、次季节、季节到年际,无缝隙客观化预报预测业务体系,建成省市县一体化预报预警业务平台。

同时,初步建立河南省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体系。建成河南省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具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及时发布能力,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纵向互通、横向互联、相互衔接、规范统一、多部门接入。

整合建立了公众共享平台、短信、外呼、广播、电视等12种发布手段,实现预警信息多手段、多策略一键式发布,形成多种渠道相结合、覆盖不同地域、面向不同群体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立体网络,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显著提升。

“十四五”时期,河南省气象局将以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强省建设的意见》(豫政〔2021〕41号)为抓手,大力推进气象强省建设,重点实施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工程、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程、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能力提升、中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着力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水平,努力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现代气象业务服务体系。

(梁倩文)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