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粮田”到“良田”叶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有“高招”

来源: 中国搜索
2021-05-08 11: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7日,走在平顶山市叶县仙台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目之所及,路通渠连,一马平川的田地里,沉甸甸的麦子已经泛黄,微风吹过,麦浪滚滚。

叶县是农业大县,拥有耕地120万亩。近年来,该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挖掘土地增产潜力的有效途径,大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不断强化科技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提高耕地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水平。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近9亿元,建成了总面积达78.5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将“望天收”变成了“高产田”,扛稳了产粮大县政治责任。

全域推进 农田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把路修通了,引水灌溉工程也建成了,这下我们老百姓种田就更有劲了。”龙泉乡牛杜庄村村民牛杰说。

2019年,叶县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牛杰家的10亩地全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点当中。该县按照集中连片、综合配套、设施齐全、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原则,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并自加压力、拔高标准,亩均投入从1500元提高到3000元,集中连片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核心区5.6万亩。同时,建成了“引澧润田”工程,将昭平台、孤石滩水库和澧河水源连通到高标准农田,为打造水美乡村奠定基础。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使田间道路通达率100%,商品良种率100%,耕种收机械化率98%以上,灌溉保证率95%以上。其中,5.6万亩核心区实现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全覆盖,节水40%以上、节肥30%以上。”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兰世庆说。

智能农田 开启集约经营新模式

在仙台镇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的智慧农业物联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电脑上察看土壤湿度、病虫害等情况。

“通过在田间地头安装农田数据监测及采集设备,可以对田地的图像信息、水肥情况、植物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更好了解农田基本情况,指导农业生产。”兰世庆说。

2020年,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12万亩,其中,仙台镇3万亩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作为高标准农田的“升级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内将气象显示、土壤墒情监测、自动化灌溉、气象观察、无人机等设备集中起来,通过智慧农业物联中心实现远程操作、智慧作业,助农种上了“智慧地”。

“我们还出台了高标准农田项目设施建后管护办法,成立了高标准农田管理处,对形成资产进行精细化管护,有效破解重建轻管、有建无管情况,确保项目长久发挥效益。”兰世庆说。

随着基础设施的投入跟进,一些创新的经营模式应运而生——河南天硕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全程托管了核心区3万亩高标准农田,集中种植富晒强筋小麦等优良品种,创大面业开展订单收购,每公斤比市场价高1毛钱。“集约经营”新模式,让“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民”多方共赢。

农旅融合 打造叶县乡村振兴“后花园”

“咱们村最近变化真大。”“对啊,比城里还美哩。”在仙台镇西马庄村的一处坑塘边,几位村民正坐在坑塘旁的游船上聊天。

该县依托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提升工程,强力推进“农业+”模式,以旅游的理念将水、田、路、树、村一体打造,让高标准农田成为乡村振兴“后花园”,年接待游客可达100万人次。

特别是统筹高效节水灌溉、历史文化、传统技艺、研学基地等要素,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公园,着力开发田园观光、亲子研学、休闲游乐、文化体验、乡村度假等旅游产品,并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展示农耕文化和本地特色农产品。

“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叶县力争将高标准农田创建为‘国家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河南省农业科普研学基地’,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文旅竞相繁荣的新局面,让高标准农田成为乡村振兴‘后花园’。”叶县县长徐延杰说。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步伐加快,将会有更多百姓受益,叶县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将进一步提升。(叶县县委宣传部供稿 吴丁玲)

(吴丁玲)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