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氮杂环卡宾催化剂开创了系列新型催化模式,实现全新骨架活性分子的快速高效构建,为新型免疫诱抗小分子先导发现打下坚实基础,并实现了农药分子高效清洁合成,达到农药及功能分子合成领域最前沿的国际顶尖学术水平;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大环瓜环“外壁作用”新概念,揭示了瓜环与农药边界效应,实现百草枯、胍类农药分子可视化的低成本快速检测及毒性抑制;
构建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模式,在全国13个省累计推广应用4127万亩;
在2020年9月16日举行的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自评会上,由10余名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农药学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近年来,得益于“双一流”大学建设,贵州大学整体办学实力得到持续提升,实现了为4000万贵州人民提供不用出省就能享受到优质高等教育的目标,也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75%以上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积极投身全省各领域,发挥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作用。
不仅如此,贵州大学还聚焦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不断提升创新能力。2018年以来,学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贵州省最高科技奖2项、一等奖6项,高水平论文年均增长率78.8%;陈肖虎教授团队首创磷矿伴生碘资源回收工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磷矿中工业化回收碘的国家……
纵览贵州大学百余年办学历程,校名几经更迭,校址几度变迁,学校由小到大,由弱渐强,始终坚持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己任,为国家特别是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2004年,贵州抓住国家加强“211工程”项目建设契机,将原贵州大学和贵州工业大学进行整合,集中两校优势科研力量和学术队伍,凝练9个学科群为重点建设学科群,并作为贵州大学申报“211工程”的主要学科支撑。
2005年9月8日,经过不懈努力和各方支持,贵州大学成功进入“211工程”大学建设行列,成为全省唯一一所“211工程”大学。
入选“211工程”后,贵州大学开始走上发展快车道。2012年9月,被列为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高校之一;2016年4月,被列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2月,成为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20年9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1项,较上年增长61项,立项数实现历史性突破。
从进入“211工程”迈向“双一流”。根据《贵州省推进贵州大学部省合建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方案》,通过3至5年建设,学校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排名进入全国百强名校行列;到2035年,学校综合实力排名提升至全国前60名,建成国内一流大学;到2050年,2至3个学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10个左右学科进入国内一流行列,学校综合实力更上一层楼,成为国际知名大学。
当前,随着全省进入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的新发展阶段,一流大学及其优质教育服务已成为贵州发展的迫切之需。今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高校提升行动,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做强贵州大学。贵州大学正志在成为全省高等教育的领头雁和排头兵,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实干人才、提供科研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