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约】金壮锦:织就脱贫攻坚的五彩经纬

金壮锦,意为珍贵的壮锦。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壮锦寄托着壮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寓意吉庆、祝福和爱。它是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也是国际社会的“新审美”,更是脱贫攻坚道路上的“新旗帜”。

【中国有约】金壮锦:织就脱贫攻坚的五彩经纬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2021-04-30 08: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人民网南宁4月30日电 (苏缨翔)金壮锦,意为珍贵的壮锦。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壮锦寄托着壮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寓意吉庆、祝福和爱。它是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也是国际社会的“新审美”,更是脱贫攻坚道路上的“新旗帜”。

拯救壮锦 闯出一条产业新路子

34年前,在广西来宾的小县城忻城,贺定钰还是文化馆里的一名普通馆员。如果不是因为参与了一次文化项目调研,贺定钰恐怕不会与壮锦结缘。

珍贵而美丽的东西总会吸引人眼球。贺定钰第一眼便被这种色彩绚丽、图案精巧的艺术品吸引了。在随后的调研中,贺定钰还看到了许多老手工艺人的现状:“壮锦可谓‘寸金寸锦’,当我看到很多老艺人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织完一条壮锦却卖不出去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

随着现代纺织工业的发展,老一代壮锦产品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加之图案样式花色陈旧,早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此后,如何让壮锦走下去,如何让壮锦生存下去成为了贺定钰心中的头等大事。

下村落、驻乡间,在崇左市龙州县双蒙村板池屯,贺定钰终于选定了第一个壮锦技艺工坊点。“在170多户人的村落里,当时就报名了30多户,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12岁。”贺定钰说。

然而光有技艺和参与者还不够,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让壮锦与成为“致富锦”之间产生了一条深深的鸿沟。“因为没有创意设计,所以它无法走出去,没有生命力。”贺定钰开始先抢救原有的织锦,收藏整理了1000多件服饰,还有将近1000件的老的壮锦织片,紧接着进行人才培训和要求:“我们把图案设计全部交到他们的手上,教他们怎么织,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材料置换,织出来的产品跟原来的产品就不一样了。”

经过培训和学习后的织锦妇女们,在每天兼顾农活的情况下,只用织锦2到4个小时,年收入就可达一万元以上。

文化赋能 织绣技艺助力脱贫

作为金壮锦的带头人之一,李冬莲已经有23年的织锦经验,而她在2年前还未完全脱贫。“我很喜欢织锦这个行业,我是从14岁跟妈妈一起学的。”李冬莲想象不到自己的技艺能够为家里带来稳定的收入。在参与了“非遗+扶贫” 就业工坊的织锦队伍中后,李冬莲于2019年7月脱贫,每年来自织锦的收入可达2万元。

李冬莲凭借自己精湛的织锦技艺,织出了美好生活。“我作为‘领头人’还动员村里的妇女一起加入工坊。第一年,工坊有38位织女,第二年,有43位,现到在已经有将近60位了。”李冬莲说。

自2010年起,贺定钰所在的公司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6个织绣培训基地,台湾花莲1个,自筹资金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60多场次“织绣培训”,受益妇女1000多人次。通过采取“统一设计、统一培训、统一发放材料、统一生产、统一回收、统一销售”的模式,解决妇女们的后顾之忧,确保她们劳有所得。为民族村落贫困妇女提供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让她们居家劳作获得收入,实现就地创业,增收致富。

2017年,龙州壮锦技艺工坊成功推出系列织锦产品。2018年6月,龙州壮锦技艺工坊获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支持的全国首批(十个之一)“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截至2019年7月,龙州壮锦技艺工坊的18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传下来走出去 老技艺拥有新舞台

除了将织锦技艺产业化,助力脱贫攻坚以外,贺定钰还在考虑如何将织锦文化传承下来。“要抓紧把壮锦技艺建立大数据,把这种技艺全部记录下来,把它的结构和标准记录下来,让我们的后人能够通过这些数据将壮锦文化延续下去。”

壮锦文化“传下来”,打开国门“走出去”。2020年6月,贺定钰所在公司在意大利成立了广西壮锦文化推广协会、壮锦设计中心。通过与国外的品牌师进行合作,用外国人的眼光来看壮族织锦文化,更好地匹配了国外市场的需求。

据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织娘们的收入也没有受到影响。“我们的第一批订单已经有了50万欧元,在疫情期间有那么好的反响,给我们增加了很多信心,让我们觉得国际市场的需求应该很大。”贺定钰说。

通过创立广西壮锦的时尚品牌,建立推广协会,借助意大利方合作团队的资源,开展广西壮锦文化的推广活动,快速进入欧洲市场,将极大推动广西壮锦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政府带我们走出国门之后,我们才知道壮锦文化的独特魅力”,深谙“走出去”之道的贺定钰依然在致力于让更多妇女参与到织锦队伍中,“我相信我们的织锦会走向国际,走向欧洲,走向世界的一个更大的市场。”

(责编:崔越、刘慧)

(苏缨翔)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