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以为自己挡住耳朵偷铃铛,别人听不到铃铛响就不会发现了。于是,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不曾想手刚碰到铃铛便被人发现给抓了起来。”
这段话讲述的是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它讽刺的是自欺欺人的行为。但对于孩子而言,由于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很难通过字面意思理解寓言内在的实质意义。因此,在家庭辅导时,家长们可以借鉴新东方在线老师以下建议,帮助孩子读懂寓言故事。
一、 通过标题领悟寓言寓意
标题是一篇文章中心主旨、思想与情感的高度凝练,在寓言故事中也不例外。理解寓言标题的含义,是能够帮助孩子们准确、快速领悟作品内涵的基础。
新东方在线老师指出,小说、散文等现代文题目,喜欢含蓄、委婉地传达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情感。而寓言故事与这些体裁的文章不同,它的标题在表意上更加直截了当,有时候弄清了题目意思,也就基本领会了寓言寓意。
比如,面对《画蛇添足》这篇寓言,就可以首先从题目进行延展,试着追问一下孩子“蛇有脚吗?”“那给蛇画脚这件事情有意义吗?”当孩子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这篇寓言所暗含的寓意“做多余的事情,不仅无用反而会弄巧成拙”也就跃然纸上了。
二、 通过角色形象领悟寓言寓意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寓言常常采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进行讽喻
或说明道理,其“隐喻性”“多义性”“哲理性”的文学特点通常都是依托故事中的人物或角色形象来展现的。因此,要想准确领悟寓言寓意,家长们还得教会孩子学会分析角色形象。
比如,读完《东郭先生和狼》这篇寓言,孩子们可能很难领会其中寓意,但如果家长们先引导孩子认识人物形象,例如东郭先生是迂腐、愚蠢、过于仁慈的,狼是凶残、狡诈的,老农是机智、果敢的,那么,孩子就能够分辨出故事中的孰是孰非,进而领悟“对待像狼一样狡猾凶残的恶人,应当提高警惕,不能随意施舍同情”的深刻寓意。
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通常都蕴涵在某些具体的语句,或者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中。当面对寓言题材的阅读题目,我们先需要提炼出这些关键信息才能够了解人物形象,具体的方法新东方在线APP中有详细讲解,家长们可以下载关注,和孩子一起学习。
三、结合实际领悟寓言寓意
大体而言,寓言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张的手法刻画出某类人物的特点或思想,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将动物、植物等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思想情感或行为特点。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有时很难做到“情感迁移”,因此家长们还要结合实际,将寓言的故事生活化,以此来帮助孩子领悟寓意。
比如,在辅导《小马过河》这篇寓言时,家长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家长可以问问孩子:“同样一个背包,妹妹说很重,爸爸却说很轻,你觉得谁说的对呢?”这时候,孩子可能就会回答:“这要我自己背过才知道啊。”然后家长们就可以顺势引导,《小马过河》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生活中不要盲目轻信别人的话,而应该通过亲自检验的方式去验证真假。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将寓言寓意领悟的更加深刻、具体。
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却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理解其内在寓意还是颇有难度,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引导教育,帮助孩子读懂小故事中的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