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个首次!中国电科为“天和”注入创新基因

中国日报4月29日电(记者 赵磊)今天中午,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成功将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正式拉开我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序幕。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单位,在本次“天和”核心舱任务中,中国电科首次打造了新一代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第三代柔性太阳电池阵等关键系统设备,同时自主研制了数以千计的核心基础元器件,全力保障任务圆满成功。

数个首次!中国电科为“天和”注入创新基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4-29 23: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4月29日电(记者 赵磊)今天中午,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成功将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正式拉开我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序幕。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单位,在本次“天和”核心舱任务中,中国电科首次打造了新一代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第三代柔性太阳电池阵等关键系统设备,同时自主研制了数以千计的核心基础元器件,全力保障任务圆满成功。

航天测控通信作为航天器升空后与地面的唯一联系,可实现对航天器的轨道测量、遥测遥控和数据传输,是航天器的“生命线”。

作为我国测控通信系统主体研制单位,在“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中,中国电科在陆上测控站、海上测量船、中继卫星系统中,从不同维度编织了一条覆盖海、陆、空的通信测控网,实现100%的测控通信覆盖率,并首次应用了第三代“综合化测控体系”。

“从1999年为‘神舟一号’任务研发第一代测控系统,到这次的‘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我们全程参与载人航天工程历次发射任务,并研发建成了第三代‘综合化测控体制’,测量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中国电科技术专家柴霖介绍,本次“天和”核心舱任务应用的第三代“综合化测控体制”具备多重组、深综合、全国产、高可靠4大特点。

太阳电池阵是航天器在轨的唯一能量来源,也是决定任务成败和在轨工作寿命的核心要素。本次发射的“天和”核心舱,中国电科自主研制了柔性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阵,这也是该技术在我国航天工程领域的首次应用。

“柔性太阳电池阵是第三代太阳电池阵技术,实现了我国太阳电池阵技术的不断跃升。”中国电科专家于辉介绍,该技术具有输出功率大、重量轻、收藏体积小、在轨寿命长、可重复展收等诸多技术特点。

据悉,该型太阳电池阵具有三大优势:一是轻型超薄可展收。二是能量“爆表”寿命长。三是技术指标自主可控。

中国空间站是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各个模块既是独立的飞行器,具备独立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

中国电科研制的激光交会对接雷达系统在各个模块中均有安装,在空间站建设及后续运营中发挥重要作用。

激光交会对接雷达包括目标端和激光雷达探测端,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上,前向、后向、径向对接口上,都装有中国电科研制的三组激光交会对接雷达目标端,它们就像是茫茫太空中的灯塔,可以多方位、大范围反射雷达的光信号,配合激光交会对接雷达完成距离、角度等飞行参数的测量,确保后续实验舱、飞船与核心舱完成精准交会对接。该系列雷达解决了大动态、高精度、多参数实时测量的难题,在设计寿命、作用距离、测角精度等指标方面都优于国外,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天和”核心舱重达20吨以上,如果说神舟飞船相当于一辆轿车,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则相当于一室一厅的“公寓”,那么“天和”核心舱就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的“豪华套房”。

在空间站研制过程中,舱体多、构型复杂成为设计的首要难题。为给这一“豪华套房”提供稳定性能,中国电科技术人员配备了多类别核心器件,打造放心管家。

为测量这个22吨的核心舱在发射过程中的载荷,核心舱上共布300多个传感器组件,测量900多路信号。其中,中国电科就为核心舱配套了数十种近五百只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各系统内的压力、温度、湿度、气体、流量等信号,对核心舱发射及在轨运行起到监测作用,为各系统控制和参数测量提供直接依据。

“天和”核心舱空间大型机械臂为我国首个具有七个自由度的机械臂,其具有自主“爬行”能力,可实现空间站或其他轨道器内部无人情况下的复杂试验动作。为给这一机械臂注入灵动“基因”,中国电科研制配套了七个关节运动驱动组件及高精度位置传感器、三个末端执行器。其中,七个关节驱动组件及高精度位置传感器是实现机械臂运动、精确定位的执行机构,作为机械臂的核心部件,需具备小体积、大转矩输出能力,并可实现定位锁定,以及锁定后的目标捕获、抓取功能。中国电科突破了空间机械臂核心部件小型化设计技术、长寿命空间运动部件润滑技术等关键技术难题。

(赵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