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布局拥抱变化 车轮互联上海车展描绘未来

2021-04-29 11: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正如2021年上海国际车展主题一样,"拥抱变化”是汽车行业的现实,也是每个汽车人都要面临的一课。本次车展中,纯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主咖,站到了历史的“聚光灯”下;“新四化”在加速新老车企转型的同时,也催生更多科技巨头入局汽车行业;同时本届上海车展,看点还不仅仅在各家车企的新款整车身上,更能充分领略到未来出行的“魅力”:以车轮互联为代表的提供智能“车生活服务”的企业,在车展上为观众生动演绎了汽车服务生态链未来智能化、网联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显示出汽车、电子、软件、通信、服务等行业的深度融合。

专注于全国汽车生活服务领域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车轮互联此次携全线产品在上海车展亮相,以“车轮上的数字生活“为应用场景搭建展区,描绘了智能化便捷车生活的美好画面,现场展示的“线上学车”、“一键加油”、“代拍车牌”等车生活重要场景,都彰显着自己的实力和梦想——让驾考、选车和年检、加油、违章处理、保养、洗车美容、贴膜等一系列用车生活场景更加智能。展会中,车轮互联展示的丰富内容而多项优惠活动引发了观众强烈兴趣,每天长长的排队扫码参与体验各种便捷服务的观众成为了其所在6.1展馆一个“沸点”空间,据不完全统计,车展期间车轮互联展台参观垂询的观众达到了近万人次。

在车展期间,车轮互联业务总经理黄涛接受了汽车行业权威媒体的深度专访。在谈到“拥抱变化”时,黄涛说,2021年车轮互联在原来学车、买车、用车的平台搭建基础上,更加致力于去"下沉"——在“学车”领域,通过软件与智能硬件结合,提供更全面的驾培解决方案;在“买车”领域,除了传统的新车、二手车业务,车轮互联正在加强对新能源车的投入力度,比如推出了专门化的产品“车轮电动”;在“用车”领域,也就是“后服务市场”,正在逐渐发展车轮互联的重心,因为以前公司积累下来的用户更多是有车用户,所以在后服务市场接下来会通过车轮互联平台跟C端用户进行更直接的链接,让用户的体验更好。

在这个新战略指引下,车轮互联不断加大对后服务市场的投入。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搭建后市场平台,收购巨会养车,到2020年并购百咕车管家,在到2020年下半年投资联合成立了膜家,这些动作都是为了构建一个汽车后市场服务的落地大平台。车轮互联所规划的汽车后服务大平台,涵括了九大服务,包括洗车、美容、贴膜、保养、轮胎、钣金、喷漆、维修、改装。其中在贴膜领域车轮互联投入很大,“膜家”品牌未来将通过科技手段和管理手段赋能给加盟的合伙店,从而形成覆盖整个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品牌服务网络。

黄涛认为,膜家是车轮互联后市场T型战略里面的—“竖”,而在汽车美容、保养、轮胎等“横向”领域,车轮互联正采用类似一些社交+电商类平台的策略,每位C端车主都能在平台上,无论通过距离、点评还是价格等等,轻松找到他附近比较优质的终端门店。同时,车轮互联还将在服务平台中引入电商,同时满足线上用户的服务需求和购物需求。

车轮互联的新思维在学车端体现的同样明显。比如从去年Q4开始,驾培行业中人就看到车轮互联正在力推行业唯一实现了同台服务于教练和学员的超级教练APP,这是基于作为一个行业的领导型企业对于驾培领域,学车板块整体深刻的理解。黄涛认为教练是驾培行业的核心,而驾校正在变成后端的一个服务支撑平台。互联网企业应该更多的去直接服务于教练,并以教练作为一个支点,将学员端的产品覆盖到他教的学员,以教练撬动整个学员群体,从而打造成综合服务于学员、教练,和有着“招生、管理”等数字化需求的驾校三者所形成一个整体。下一步,车轮互联更将发挥平台的优势,把“学车”领域延伸,跟“买车”进行连通:学车跟买车板块很好的结合,那么在学员“买车”市场,车轮互联就将占据明显的先入优势。黄涛介绍,接下来车轮互联的销售团队,会跟越来越多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的主机厂去尝试一种新的从“学车端”切入的营销模式。比如通过跟主机厂销售部门合作拿一部分市场费用共同推广“半价学车”,车轮互联的平台在中间起到连接的作用,把买车优惠端和学车进行结合,达到前端后端的链接和共同受益。

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汽车移动互联网公司之一的车轮互联,正在全方面深入到用户的有车生活,提供完整车生活闭环链条。从上海车展中,以车轮互联为代表的很多企业展出了汽车与其他各个生活场景相连接的形式,赋予汽车更多的社会属性。这代表着汽车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交通工具,而是成为一种基于智慧和网络的生活方式。显然,世界已经发生改变,我们要做的,唯有——聚焦技术突破,引领消费趋势,依靠创新赋能,拥抱产业变化。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