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合作”国际文化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

“‘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合作”国际文化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4-26 14: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4月26日电(记者 邹硕)4月23日,“‘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合作”国际文化交流研讨会在敦煌举办。研讨会由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共敦煌市委、敦煌市人民政府承办,敦煌文化学院、“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协办,围绕“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合作议题开展多层次、立体化、系统性地探讨,分享高等教育合作与国际文化交流相关经验,探索搭建文化交流机制与平台,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合作。

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副理事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中共酒泉市委常委、副市长张秀林,中共酒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茹作刚,中共敦煌市委副书记陈国材,中共敦煌市委宣传部部长马慧君,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副理事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洪俊杰,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副理事长、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助理郁有学,敦煌文化学院院长赵虎出席研讨会。中宣部对外推广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以视频的方式祝贺研讨会的召开。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主持研讨会。

靳诺表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此次研讨会以丝路精神为纽带,以文明互鉴为目标,共谋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发展之道。她强调,作为“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国际文化与学术交流,立足自身学科特色与优势,牵头成立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既是参与全球治理的有益尝试,也是增进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跨文化理解与对话的全新探索。靳诺就联盟未来发展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提升政治站位,建立健全机制,助力教育合作渠道畅通,持续提升教育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益;二是讲好中国故事,推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外交工作大局,切实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三是凝聚多方共识,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沟通,使联盟成为成员单位间加强学术合作、交流智库建设、服务决策咨询的学术共同体,助力“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合作绘就创新发展新蓝图。

于运全介绍了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家对外宣传工作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重镇与高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智库。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的职能包括开展当代中国与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翻译与对外话语体系、国际传播和世界舆情等五个领域研究工作,与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发展宗旨高度契合。“一带一路”是全球最大的公共产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建设的一个支撑性计划,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得以落实的物质基础,文化交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工作当中发挥着思想对话、知识共享、经验借鉴和价值认同等重要作用。于运全建议,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应适时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融通性领域学术研究,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标志性数字文化产品,建立一套“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效果评估反馈体系,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洪俊杰表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始终将办学目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应用经济学为核心的开放型经济学科群,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互派和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先后成立“一带一路”PPP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国际研究中心,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以坚持促进精品项目商务文化相结合的原则,以开放、现代、多元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通过先进的经验吸纳和制度完善,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与外部经济社会形成更为和谐的伴生关系,探索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与全球伙伴一道互学、互鉴,共商、共建、共享。

杜鹏对各位参会嘉宾的莅临表示感谢,并从机制建设、学术研究、交流宣传等三方面介绍了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的工作进展情况。杜鹏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开辟了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路径,以“一带一路”助力国际高等教育合作,为国际文化交流工作注入新动能,这是促进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变革的需要,更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杜鹏提到,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在机制建设、文化交流、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紧密围绕联盟目标、饯行联盟宗旨、肩负责任担当,不断拓展合作交流空间,探索可持续性发展模式,这将有助于成员单位携手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研讨环节,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成员单位、兄弟院校和本次研讨会承办单位、协办单位与会代表依次发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政治、文化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调整,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华文化“走出去”和提升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时代意义,人文交流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在未来,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应秉持开放、平等、包容的态度,各成员单位应将参与联盟建设作为推进自身国际化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培植出品牌项目和活动,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优势加强理论研究,链接学术资源,做好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工作。

中宣部对外推广局、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共酒泉市委、酒泉市人民政府、中共敦煌市委、敦煌市人民政府、敦煌文化学院等7家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20余家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成员单位和兄弟院校近百名代表参加本次研讨会。

据悉,为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认同,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发起成立“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首批共23家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担任联盟首任理事长。联盟旨在进一步创新国际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合作机制,深化合作领域,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大问题,为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