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4月25日电 高速行驶的列车上,时断时续的通信信号给出行的人们带来诸多不便。轨道交通的提速,加速了商务沟通、探亲访友和旅游出行,人们在飞机、高铁上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多,用这些时间处理公务、休闲学习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高速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如果高铁上安装了这款二维相控阵地面用户站,它作为天基宽带互联网系统中,与用户直接建立联系的重要一环,可带来极速上网服务的切身体验。”在今年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期间举办的航天产业成就展上,航天科工二院25所先进通信技术研究室主任杨健介绍了他们研制的产品。他说,“高铁上遇到的微信发不出去、电话接不进来等等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二维相控阵地面用户站用于建立用户与卫星间的数据传输链路,是用户接入互联网的入口,直接为用户服务,设计指标的优劣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卫星组网后,通过天地互联,可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无缝覆盖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看上去仅笔记本电脑大小的相控阵用户站,没有机械部件,维护更方便,适用于航空、航海、汽车、便携等多种场景需求。“我们还能做的更薄,满足移动更便携的需求,也把成本降的更低。”杨健介绍说。
与二维相控阵用户站一同参展的,还有星间激光通信终端。卫星是天基宽带互联网大系统的平台,而它们是系统中地面和卫星的核心设备。星间激光通信终端通过对高指向性激光的控制、收发和调制,在高速运动的卫星平台上实现激光通信链路的建立和保持,进而实现远距离星间高速通信。星间激光通信终端和路由基带载荷将独立的卫星编织成一张卫星网,修建了一条空间的信息高速公路。路由基带载荷也是25所研制的星上重要产品,这次以展板的形式展示。
产品设计师李海昊介绍说:“现在的激光通信终端跟一年前比,通过3D打印技术应用、光学设计优化、无引导跟踪算法的转化等方式,重量功耗降低了1/3,通信速率提升了10倍。”
“战略自信是创新自信的先导”,25所所长曹哲对未来发展充满希望,“当前,25所正着力构建以微波探测、光电探测、先进通信为主驱动力的3个主力产业,以自主研发高端芯片、微波高密度集成、3D打印、相控阵天线测试服务等为辅助的N个支撑子产业,布局航天产业发展,既脚踏实地完成好现有任务,又仰望星空放眼‘十四五’谋篇布局,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把更多航天科技转化为服务国计民生的实际成果。”
(编辑:严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