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被自治区、银川市评为D类高层次人才,既是一种荣誉,更是鞭策我不断努力的动力。”宋亮感慨的说。作为共享集团大型球、悬磨机关键部件球墨铸铁件研制项目负责人,面对复杂的工艺设计和超高的生产难度,宋亮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完成了研发,填补了多项装备制造的空白,该项目也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建设“技能人才人才小高地”、认定优秀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评选“凤城工匠”......近年来,银川市始终把技能人才的“引育留用”作为撬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通过念好落实政策突出“实”、把脉需求突出“准”、搭建平台突出“全”三字诀,激活技能人才“一池春水”,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提效能。
紧紧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银川市出台了一揽子技能人才引育政策并积极兑现落实,先后建设区、市两级“技能人才人才小高地”12个,分别给予10-50万元资助,认定优秀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9家,评选“凤城工匠”21名,发放奖励支持资金400余万元。积极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先后开展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城乡劳动力培训、以工代训等各类技能培训14万人次,切实通过落实政策“实”,把优秀的技能人才引进来、留下来、用起来。
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什么样的技能人才才能给企业带来生产力?针对这一问题,银川市在全市7万余家续存非公有制企业中,分行业、分地区抽取3248个样本企业,对企业技能人才进行盘点,实现定量分析。通过掌握技能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专业素质等要素,摸清“工匠型”技能人才名单,梳理建立重点产业技能人才需求目录,清晰绘制技能人才分布地图。通过盘点,准确掌握现有技能人才“家底”,为人才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银川市还注重全方位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常态化举办“校地企人才对接洽谈会”,先后组织优势产业重点企业、产业园区与区内外高校举办各类对接洽谈会20场次。组织各级各类人才招聘活动近百场次,区内外400余家重点企业次参会,提供就业岗位超1万个,发布各类技能人才需求对接信息近2000条次。先后与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区内外大中专院校签订技能人才合作培养协议,为企业、高校搭建了全方位技能人才供需对接平台。(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