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粤港澳大湾区,囊括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以不到全国0.6%的面积,创造全国12%的GDP。大湾区,小故事,大未来。4月15日起,人民日报社派出多路记者,走进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实地采访各地推进大湾区建设的生动案例,亲身感知大湾区发展的澎湃春潮。
四月的深圳湾公园繁花似锦,来这里漫步打卡的游人络绎不绝;向后望去,后海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塔吊林立,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如春笋般拔地而起。这条沿海岸线绵延十余公里的绿化带,把深圳隔离成两个天地:一边是悠闲舒适的慢生活,一边是如火如荼的快节奏,形成鲜明对比,也体现着深圳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深圳湾公园与背后高楼林立的后海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人民日报记者 程龙摄
速度一直是深圳的代名词。上个世纪80年代“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让世界惊叹。如今,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核心引擎之一,深圳速度体现着湾区速度。在深圳采访一位创业香港青年,说起速度,他向我们感叹道,“在深圳,你如果想要设立公司,上午交材料,下午就拿证。这是吸引我们创业者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湾区营商环境的速度;面积仅有3.89平方公里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新引擎,小地方大作为,孕育着大希望,这是湾区融合发展的速度;历经30年发展,迈瑞医疗从零起步,成为中国最大、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以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在超过 30 个国家设有 39 家境外子公司,这是湾区创新创业的速度……
南头古城成为许多人休闲的好去处。人民日报记者 程龙摄
深圳快速发展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深圳街头采访,随时抬头都能看见高立的塔吊,一座塔吊,讲述的就是一个深圳快速发展故事。更让人惊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河湖绿地、主题公园也出现在了深圳的城市地图上。深圳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深圳全市159个黑臭水体和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310条河流水质全面提升;深圳的大大小小公园已有1200多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公园里的城市”。可以说,一片绿地,映照的就是一道深圳宜居宜游风景。
采访中,一个藏在城中村里的古城,更新了记者对深圳的印象。这座修旧如旧的南头古城,坐落在繁华的深南大道旁,是明代东莞守御千户所遗址,城门内外也仿佛是两个世界:城外车水马龙,一片现代繁华都市景象,城内保留着古城墙、古县衙、古牌坊等遗址,街道两旁是改建的广府洋楼,网红小店与百年老字号依次排开,极具岭南特色,成为人们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在这里,逛一逛“南头1820”,回望深港地区历史源头,感受这座城市的人文情怀,别具一番情调。传统印象中“脏乱差”的城中村,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释放出新鲜活力,这背后体现的是城市更新改造的绣花功夫。
快节奏的深圳也有慢生活。“快节奏意味着更多机会,慢生活意味着品质宜居,这正是深圳吸引我的地方。”一位刚到深圳工作不久的香港青年如是说。同样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需要快节奏,也离不开慢功夫。正是在这一快一慢之间,湾区才更有活力,更有魅力,也更有吸引力。
(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