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报走进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 品茗助推智慧轨道交通建设

2021-04-14 16: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智慧工地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的热点问题。当前,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工地的建设方兴未艾,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工程质量和建设管理水平的需求日益强烈。

西安地铁一号线三期工程项目,是中电建(西安)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与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轨道交通智慧工地示范项目,作为首个连通西安市与西咸新区的轨道交通线路,三期工程的建设对于加快促进西咸一体化进程,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https://upload.jxntv.cn/2021/0414/1618389849934.png

▲《中国建设报》2021年4月8日 第7878期

西安地铁一号线三期工程线路全长10.61km,均为地下线,工地环境复杂多变,工程盾构区间下穿渭河、郑西高速铁路,技术要求和施工风险都较高。品茗智慧工地云平台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的全面监控与分析,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安全管理从工人走进工地就开始了。”项目部通过与品茗股份合作研发的智慧工地云平台与劳务实名制系统对接,在确保工地实名制进出的基础上,通过AI等新技术的应用,智能识别工人安全帽、反光衣的穿戴情况,当出现员工越界、外来人员入侵等行为时,第一时间通知负责人,为现场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https://upload.jxntv.cn/2021/0414/1618389849316.jpg

▲ 安全监控中心

在地铁暗挖法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和施工环境的复杂性,现场施工存在诸多风险。为此,项目部采用多个系统进行叠加式管理,包括品茗工地人员实名制管理、视频监控、人员定位等系统,将现场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与工地管理云平台对接,管理人员在云端便可查看掌子面的实时数据和历史统计记录,也可通过手机端接收报警通知,进行及时整改。

在施工现场及办公区等重要监控点位,品茗视频监控系统枪机和球机结合,实现24小时无死角、全覆盖动态监控,极大地缩短了管理半径,保障了项目安全。

此外,为确保塔吊安全作业,项目部采用品茗塔吊监测系统,动态监测设备运行状况,对塔吊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数据采集并分析,发现异常时第一时间响应。

https://upload.jxntv.cn/2021/0414/1618389849296.jpg

  ▲ 塔吊施工现场

针对工程项目“检查难、整改难、管理难”等问题,信息化技术帮助现场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电建(西安)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安环部主任陈康荣介绍说,隐患排查系统帮助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端直接上传安全和质量问题并进行数据分析,全链条呈现检查整改过程,责任到人。同时,这类问题还会自动分类统计分析,通过智能生成报表,让问题高发区一目了然,便于及时有效整改。

加快数字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中电建(西安)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少鹏表示,“今后希望将城市规划、轨道交通、市政设施、水系治理等领域,通过系统集成到一个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平台,从而实现对城区更系统、科学的规划,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

智慧工地让现场管理人员“看”得见违规,“听”得见噪音,“嗅”得到隐患,施工现场进入智慧时代。在未来,品茗也将不断探索智慧工地创新应用,为实现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贡献力量,助力每一个项目成为标杆。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