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宰客”标签比海胆腥味更难除

旺季想多赚点钱的想法无可厚非,然而“宰客”的形象一旦立起来了,那可比海胆的腥味还要难祛除,甚至在消费者的心里默默自立“黑名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地对此事高度重视,并且深入调查,是为消费者着想,也是为景区的发展着想,更是为当地旅游经济的生命力着想。

新华网评:“宰客”标签比海胆腥味更难除

来源:新华网 2021-04-14 15: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网评:“宰客”标签比海胆腥味更难除

李 童

4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建立进展情况发布会上,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冯飞主动回应了最近三亚“海胆事件”,表示将深入调查,依法处置,及时回应社会的关切。

三亚“海胆事件”是个什么事儿?为何会引起如此高的关注度?海南省为什么对这件事如此重视?

先说三亚“海胆事件”。近日,一位游客在网上投诉称,他在海南省三亚市某景区的一家餐厅点的海胆蒸蛋中没有海胆只有蒸蛋,质疑该店“欺客宰客”,最终报警处理。之后尽管在相关部门协调下,餐厅对海胆蒸蛋免了单,店方、官方调查结论也称菜品没问题,但这位游客对此并不满意。

有关各方说法各异,到底孰是孰非,网上争论不休。从网友的反应看,除了对这件事情本身的关注外,不少人担心,三亚旅游“欺客宰客”现象是否有反弹迹象。

旅游景区“宰客”现象由来已久,三亚是旅游胜地,也是被曝光“宰客”的熟面孔。不少三亚的旅游攻略,都打着“避免被‘宰’”的硬核标题,浏览量都不错。

旺季想多赚点钱的想法无可厚非,然而“宰客”的形象一旦立起来了,那可比海胆的腥味还要难祛除,甚至在消费者的心里默默自立“黑名单”。

可见,三亚“海胆事件”虽然看似只是一起消费者维权纠纷,实际上是关乎旅游市场的大事。如果事件不调查清楚,不给公众一个明确交代,景区会失去消费者信任。而如果真的存在“宰客”,不严查狠打,下一个被宰的就不是游客,而是当地的旅游市场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地对此事高度重视,并且深入调查,是为消费者着想,也是为景区的发展着想,更是为当地旅游经济的生命力着想。

“五一”小长假越来越近,海南对此事的调查进度也要加快了。祖国幅员辽阔,旅游资源丰富,游客上哪儿花自己的钱、花自己的假期时间,会用脚投票。

(李 童)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