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诠释“一个都不能少”的时代温情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04-06 16:55
2021-04-06 16: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29日,在通化至丹东的4318/7次列车上,一节悬挂“列车大集”的车厢热闹非凡,吸引来不少旅客。车厢里售卖货品的都是附近十里八村的山民,桌面上摆着出售的是山民们自家晒的山蘑菇、山楂皮、蕨菜,自酿蜂蜜等山货,小小的车厢里堆满了“山珍”。不到一个小时,列车大集上的山货就全被旅客们买光了。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全国坚持开行的81对慢火车,在高铁时代里显得有点特殊。在这个以秒计算出行速度的今天,慢火车载着偏远地区的人们,晃悠悠的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绘就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慢火车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偏远地区的关爱。虽然,我们打赢了全面脱贫的攻坚战。但是,在偏远的山区,相关产业发展还不成熟,部分群众还存在返贫的可能。因此,坚持开行慢火车,将会架起偏远地区老百姓的出行路,实现人流、物流、技术流、资金流向偏远地区集聚,不断巩固提升偏远地区的产业基础,为那里的人民群众夯实幸福生活的根基。如果将一日千里的高铁比作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动脉”。那么,晃晃悠悠穿梭在崇山峻岭的慢火车,则如深入末梢的“毛细血管”,确保了沿线群众的出行畅通,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巩固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坚实基础。

慢火车彰显了铁路部门的为民情怀。引领全国人民群众“一户不少、一个不落”的迈入幸福新生活,交通运输是基础和先导。数十年不变的票价,不仅减少了深山地区人民群众的出行成本,更满足了他们的实际出行需求。覆盖全国21个省区市,经停530个车站,途经35个少数民族地区,每公里票价不到6分钱的81对慢火车。不看上座率,坚持十年如一的开行,怎么看都是一个“稳赔不赚”的生意。但是,这些慢火车却连接了偏运地区乡村和城市的联系,架起了人们的看病路、求学路、经商路,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能够走出大山,学知识、提素质。慢火车用行动践行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时代承诺,体现出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

一列列往返于深山和城市的慢火车,架起了偏远地区人民群众的希望,将沿线的村镇串联在了一起,使人们的出行路更加便利。同时,也为全国人民共同奋斗、一起圆梦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激活了人民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内生动力。老百姓需要什么、期待什么,铁路部门就竭力提供什么,这样的责任与担当让人敬佩。

葆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气神,慢火车必定能够载着更多人民群众驶向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展望未来,慢火车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动能,为老百姓圆梦提供一份交通助力。(邹小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