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祭奠未曾谋面的爷爷

来源:新华网
2021-04-04 11: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成都4月3日(记者刘坤)清明时节,大巴山区细雨纷纷。4月3日,红军烈士陈自岗的后人,从老家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来到千里之外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祭奠先辈。

“爷爷,我们来看您了!”见到墓碑的那一刻,陈自岗的孙儿陈军跪地痛哭。

“爷爷离开家参加红军时我父亲还不到1岁,后来奶奶怕被还乡团迫害,为了保护儿子,就把我父亲送到了别人家寄养,自己跑到外乡去要饭。”陈军告诉记者。

如今,陈军的父亲陈家生已93岁高龄,因行动不便,只能委托儿子、儿媳前来祭奠。“父亲对爷爷一点记忆都没有,我们更是没有见过他,这是我们两代人最大的遗憾。”陈军说。

陈自岗,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人,中共党员,生于1910年,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四军独立团团长,1933年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3岁。

解放后,陈自岗曾经的战友找到了陈家生,向他讲述了他父亲的生平和牺牲的过程,并告知陈家生他父亲的烈士证书本来由他保管,后来因为自己负伤未能赶上部队,他就将烈士证书用牛皮纸包裹后,放进了陈自岗生前所用的手枪套里,埋在了四川某地的一处水田旁。

在陈自岗这位战友的带领下,当地民政部门找到了手枪套和烈士证书,证明了陈家生为红军烈士家属的身份,但陈自岗的墓在哪儿却无人知晓。

2018年,陈自岗的后人通过网络寻亲,得知陈自岗可能安葬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信息,最终通过各方印证,确认了这一消息。

“多年来,爷爷一直是我们的骄傲,找到他的墓是我们今生所愿,找到他墓地所在的那天晚上,我激动得一晚没睡!”

在商城县、通江县两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管理局的帮助下,陈自岗的后人已三次来到陵园祭奠。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也是全国唯一一座红军为牺牲战友修建的陵园,共有25048名红军烈士长眠于此。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