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R成为博物馆的参观方式,你会体验吗?

2021-04-01 09: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为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基地,博物馆承担着记录过去,反映现代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职责。自从《国家宝藏》节目播出以来,一个个极具中华文明底蕴的博物馆再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也再一次激起了人们对历史文化了解的渴望。

如何更好的去展示文物的历史故事,推动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是目前时代背景下的重要趋势。

国内外许多AR公司已经在率先探索AR文旅领域,希望用AR+AI技术赋能文旅行业,将文物与数字化概念相结合。AR在文旅中的展现形式主要分为两种:

用全息投影的方式将虚拟影像投射到展览物品上。

借助手机或可穿戴AR设备来呈现虚拟影像。

那让我们来看看AR在博物馆展览中有哪些有趣的案例吧!

贝尔格莱德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B)

贝尔格莱德当代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多瑙河与萨瓦河汇流的河畔,是欧洲第一个当代艺术博物馆。它由南斯拉夫战后最有名的建筑师伊万·安蒂奇设计,有超过35000件艺术品,可以说承载着南斯拉夫的辉煌历史。因为主展馆修整重建的原因,该博物馆自2007年一直对公众关闭,直到2017年9月,当代艺术博物馆重新绽放它的光芒。

为了顺应新时代数字化潮流,重新吸引游客对博物馆的关注,MoCAB同时推出了免费的AR应用程序“msu Art”。它们将15个塞尔维亚城市中的广告牌,海报和印刷广告变成了来自MoCAB的杰出艺术藏品,人们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msu Art”app,扫描街道上任意海报,就可以观看这场盛大的虚拟展览。

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SFMOMA)

建于1935年的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是美国西海岸第一座专注于现代艺术收藏的博物馆。它标新立异的外观,彰显了旧金山的艺术精神。SFMOMA一直以开放的姿态著称,致力于用前沿科技改善观展体验。

2018年春季,SFMOMA推出了名为“雷尼·马格利特”的春季AR特展,运用增强现实技术,让观众们体验到“人画合一”的奇妙效果。

  杭州良渚博物院

良渚博物院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是一座收藏、宣传良渚文化的考古遗址博物院。良渚文化距今约5000年左右,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最好的见证者之一。良渚博物院力求创新陈列的理念,为了实现传播方式多元化,一直致力于将博物馆传统展示与数字化展示等手段结合。

在2020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良渚博物院与知名AR公司Rokid共同打造出了“AR智慧导览”项目,这是全国,甚至是全球首次将AR眼镜真正投入在博物馆的运营当中。当佩戴上Rokid AR眼镜后,游客在博物馆内参观,可以看到更多的多媒体信息,同时也大大的增强了互动性,比如在观看玉璧时,小鸟从其中飞出,环绕四周。这种体验让人印象深刻,就像千年的文化穿越了时空,来到面前,触手可及。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让博物馆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毫无疑问,AR+AI相结合的方式给博物馆提供了全新的展出模式。相信大部分人还没有体验过这种新型展览,如果有机会,你愿意体验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