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 | 王勇:中美关系难走出困境,缘于美方四个认知偏差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3-31 18: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要使中美关系重回正轨,扩大合作,化解分歧,美方必须首先客观理性地重新认识中国。美国不应以自身价值观来评价中国,夸大中国“威胁”,试图遏制中国发展,强迫其他国家选边站队,令正常的国际竞争演化成一场“零和游戏”。

随着美国新一届政府的上台,我们迎来了重塑中美双边关系,使它朝着有利于两国和亚太地区的方向发展的机会。但要实现这一点,美国新政府必须付出更大努力,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拜登政府应重申两国共同利益,扩大合作领域,努力化解双方分歧——但前提是必须先要纠正视角偏差,客观地看待中国。

图片来源:东方IC

偏差一:

夸大中国的实力和“威胁”

自200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愈发担忧。但现实是,中国现阶段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也将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很大,但人均GDP实际上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尽管中国已经宣布全部人口都已摆脱绝对贫困,但由于人口众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中国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仍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中国政府表示,将坚定不移地坚持长期发展目标,致力于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建设现代化的目标不是成为超级大国,而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中国领导人来说,改革开放的目标不会变,中国将继续为自身发展寻求和平的国际环境。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偏差二:

以自身历史经验和政治价值观来评价中国

中国和美国最大的不同在于,美国是一个更强调个人主义的社会,注重个人自由,人们对于政府的质疑多于信任。同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倾向于集体主义,对政府更加信任。

哈佛大学去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超过90%的中国居民对中国政府感到满意——这对美国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过去一年多来,从中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中,也可以明显看出两国的文化和历史差异:美国强调个人自由,加大了政府控制疫情的难度;而中国强调政府和专家的权威,再加上民众的积极配合,使得疫情防控工作更加有效。

图片来源:新华社

偏差三:

为防被中国“取代”而在亚太搞挑拨离间

美国不应将亚太地区推回到冷战时代,而要尊重亚太国家继续开展区域合作的意愿。

中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和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扩大,给亚太地区和世界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例如,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几乎所有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亚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和投资也不断增加。即使在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压力下,中国仍以一己之力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额,超过了中美、欧美之间的贸易额,原因何在?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市场机遇的不断扩大。

许多人担心中国的崛起是有意取代美国。恰恰相反,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不仅反映了“天下大同”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也反映了中国精英在当前气候变化、资源匮乏和人类发展陷入困境之时,对未来世界走向的思考。

美国应在亚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可以考虑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这将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自贸区的一部分。

相反,如果美国以遏制中国为目的,试图建立一个亚太版“小北约”,那只会对地区和平与发展造成巨大打击。此举不仅将加剧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将令亚太及其他地区的国家陷入两难困境:大多数地区国家并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而是希望与双方均保持密切关系,并从中获益。美国应尊重其他国家的意愿和选择。

图片来源:新华社

偏差四:

把中美竞争推向“零和”

中美之间的竞争应该按照国际规则,公正合理地进行。

大国之间的竞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处理得当,它可以促进两国的利益;但若处理不当,则可能走向失控,成为一场“零和游戏”。中美应按照国际规则调整两国关系,同时也应与其他国家一道推动现有国际治理体系的改革。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对国际社会负有共同责任。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是抗击疫情、重启经济、公共卫生合作、妥善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以及促进国内外更加公平的发展。在这些议题上,中美有着许多共同观点和共同利益,在这些领域加强合作,有利于双方积累善意,培育和恢复政治互信。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 本文英文版标题为 "China is not interested in displacing the US"

责编 | 布英娜

编辑 | 张   钊

【责任编辑:严玉洁】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