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铁时代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铁路出行,春节过后,务工人员纷纷出来工作,面对突增的旅客流量,尤其是在节假日后全国交通运输均处于高位运行的状况下,具备了快捷、舒适的高铁总能频频出彩,备受广大旅客青睐。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铁路以煤炭、石油等燃料为主要驱动力。随着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就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启的全国电气化铁路大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面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铁路电气化程度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尤其是近年来高铁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铁路的电气化水准,“以电代油”“以电代煤”减少了对高污染能源的依赖,又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直接或间接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任务贡献了重要力量,为环保的大业添砖加瓦。
可以说,铁路运输方式是当之无愧的低碳绿色交通。与此同时,铁路也在不断提高客运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刷脸进站、电子客票乘车、铁路订餐等措施不断实施,吸引更多旅客选择铁路出行,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效果。另一方面,铁路在保持高速铁路发展的同时依然保留大量的绿皮普铁,给不同经济能力和偏远地区的旅客提供选择机会。
所以,除了少数线路,现如今全国铁路绝大部分都已经实现了电力驱动。更快的速度,更少的能耗,更舒适的乘坐空间,更加节能环保的运输方式,让我国的战略运输通道发展始终向着“绿色、节能、环保”的方向行进。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十多年以来,人们对高铁这种“新兴”运输工具赞誉有加的重要原因。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电力供应格局将会以当前的煤炭为主逐渐过渡到核能、绿色能源,所以,进一步加大电力驱动运输业务,是当前情况下不管是公路、铁路以及航运运输等交通工具的重要思考方向。更少的碳排放,更友好的运输环境,更加节能环保的运输方式,都决定了在这场绿色运输革命中电力驱动和铁路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铁路运输模式能耗低、排放少、成本低,在发挥铁路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中,铁路部门肩负着重大使命和重大责任。发展“绿色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这需要全国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运能优势,打造绿色低碳出行模式,为进一步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坚实基础。(陈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