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宁夏西夏区北京西路街道“共享+”小屋,看这里居民自治新格局

走进宁夏西夏区北京西路街道“共享+”小屋,看这里居民自治新格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3-27 14: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破解邻里关系陌生,辖区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北京西路街道出新招,有效将辖区资源再整合,为邻里关系破“寒冰”,实现“生人”变“熟人”,“陌邻”变“睦邻”。

“谁家有闲置的‘遛娃神器’小推车,我们帮他找到新主人。”

“我家有一个,还有个三轮推车,都可以捐赠。”

这一问一答的共享背后,可不只是柴米油盐、串门借用等细节,它捅破的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之间的窗户纸,带来的是邻里互助的社区温度。

今年3月以来,北京西路街道打造“共享+”小屋社区治理新模式,通过社区党委引领居民网格群、“比邻议事板”线上线下两种方式“下单”,居民、企业、社区接单的方式形成“居民线上线下下单--社区、企业、居民接单”的闭环服务模式。闲置物品有的用了一两次,好好的,扔了可惜,现在都可以在“共享+”让需要的人使用,实现物品更大价值,同时,捐赠人也能获取积分,累计兑换其他生态企业商家物品。获得物品的使用人,可以无偿使用,也可以带来自己暂不用的物品充实小屋,或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获取积分。

“之前门坏了,下单之后是其他住户来帮我修的,后面我也就经常来这里,退休了,时间比较多,就来看看邻居有没有要帮忙的,这个服务还可以积分,前两天我还用这个积分给孙子兑换了两节数学培训课。”金波路社区居民王晓慧说到。

“共享+”小屋社区治理新模式运行以来,每天都聚满了老党员、老街坊、新邻居。不少街坊都会来到共享小屋转转,翻开手机、聊聊家常,看看有没有邻里需要帮忙,认领帮助需求后,通过物品捐赠、维修维护、照看孩子等方式实现物品共享、技能共享、时间共享,并将服务转为“时间银行”积分,实现“居民志愿积分--物品交换--企业参与链接”的多元共治。同时,为增加居民积极性,扩大服务面,北京西路街道引入26家公益企业和7支“达人”团队,并为入驻的公益企业配备了积分读卡器,用积分兑换免费试听课、餐饮打折卡、消费优惠券等实物,进一步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全方位满足居民需求,切实改善邻里关系和促进社区和谐。

3月26日,北京西路街道举办了“共享+”小屋启动仪式,“共享+”小屋正式对外开放。自2020年下半年起,街道按照“四优四提”城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要求,构建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体系和物业、业委会、辖区企事业单位、红色“两新”组织等横向互联体系,不断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社区党委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和辖区企业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与生态单位共同探讨共治资源、治理需求和服务项目,用活达人能人,全面激发辖区各类力量活力,构建共治格局,夯实社区小区的治理基础。

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学忠说:“深入盘活社区辖区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多元参与社区治理,创新以‘共享+’小屋为切入口,我们在互帮互助之间强化了社区与企业、企业与居民、社区与居民的联系,让温情在爱心共享之间流动起来,在邻里之间筑起暖心网络、友情天地、亲情一家,实现党建引领,睦邻和谐,共建共享的‘共享+’模式。”

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宁夏银川西夏区以厚植情怀暖民心、办好实事惠民生、创新治理佑民安为目标,积极推动更多达人、更多企业入驻,持续扩大服务覆盖面,扩宽服务内容,以居民协商议事机制为基础持续完善“共享+”小屋项目,他们正在力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让服务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实现路径更多选择,参与度和认可度更高。(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徐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